首届钟南山青年科技创新奖揭晓
大洋网讯 1月6日下午,由团中央、全国青联指导,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广东省青年联合会主办的“致敬战疫的青春”首届钟南山青年科技创新奖主题分享会在广州市举行。
活动正式揭晓了首届钟南山青年科技创新奖评选结果,王琳、王吉光、王守巨、王祥喜、吕奔、关伟杰、苏士成、吴南、林浩添、韩大力10位青年科技工作者获此殊荣。同时,正式启动第二届钟南山青年科技创新奖评选工作。
分享会上,“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做主旨演讲,分析当前国内外疫情防控形势。现场,钟南山表示,他非常欣慰看到现在年轻的科技工作者在所在领域做出的贡献,同时他认为中国在医学领域非常有希望。他还认为,创新不仅在于发现发明,还在于通过发现发明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应或社会效应,而诺贝尔奖获得者绝大多数都是发明和实践两者相结合。最后,他还鼓励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主动担当,助推国家医疗卫生科技事业发展。
据悉,“钟南山青年科技创新奖”是经团中央书记处批准和钟南山院士授权设立,该奖每年面向全国青年医学科技工作者和生命科学工作者的40岁以下青年科技工作者展开评选,每次评选不超过10人,从而鼓励医学及生命科学领域发现发明、理论创新,促进先进临床、医疗理论技术成果转化。
2020年8月28日,钟南山青年科技创新奖奖项发布后,首届评审工作随即启动。团中央先后成立由钟南山等11位院士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和评审办公室,高效推进人员选荐及评审等事务。期间,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相关专业委员会、各省级青科协、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中国科协所属相关学会、国家重点大学医学院(部)、香港中联办、澳门中联办等55个单位推荐了100名候选人,经初审确定20名候选人进入全国终评。在公证人员的全程监督下,20位终评候选人进行了线上线下逐一陈述答辩,评审委员会从技术创新、技术指标、技术难度、推广应用价值、经济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评议,在严格评分及投票程序后最终评选出10位获奖者。
首届钟南山科技创新奖获奖者名单
(按笔画顺序排序)
1.王琳,女,汉族,1982年生,无党派人士,博士研究生学历,现任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检验科主任/检验系主任、再生医学中心主任,研究领域是再生医学及创伤修复、检验医学。曾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万人领军人才、中组部青年千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荣获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中国青年科技奖等。2011年回国创立华中地区首个再生医学研究中心,长期致力于再生医学关键生物材料的创新研发与创伤修复新策略的转化研究10余年,使我国在该领域迈入了国际前沿。
2.王吉光,男,汉族,1984年10月生,博士学历,现任香港科技大学副教授,研究领域是计算生物学与医学信息学。香港科技大学夏利莱夫人冠名副教授。曾获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特别奖、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等。参与领导组建亚洲脑胶质瘤多组学数据联盟,在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中发现可靶向的METex14致癌突变(Cell2018,NG2018),在替莫唑胺治疗后复发的胶质瘤中发现导致肿瘤抗药的MGMT融合基因(NG2016,NC2020),建立胶质瘤演化的平行宇宙模型(NG2017)。
3.王守巨,男,汉族,1986年生,中共党员,博士学历,研究领域是肿瘤分子影像学,现任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曾是国家优秀青年基金及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创建酸环境可逆响应成像和肿瘤新生血管靶向成像的新技术,提出了辅助光热治疗和协同光治疗的新策略,发现了热休克蛋白通过内质网压力介导光热治疗耐受的新机制,为肿瘤精准诊疗建立了分子影像导航和诊疗一体的新途径。
4.王祥喜,男,汉族,1986年7月生,中共党员,研究领域是病毒结构学/结构疫苗学,现任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感染与免疫院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获得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等,相关研究成果被评选为“2020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等。他带领科研团队参与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的研发,疫苗已在国内附条件上市并出口多个国家,并开发新冠病毒中和抗体超敏诊断技术,完成人单纯疱疹病毒分型诊断技术的转让与临床应用。
5.吕奔,男,汉族,1983年5月生,中共党员,临床医学-免疫学双博士学位,研究生学历,研究领域是脓毒症与重症凝血病,现任职务是中南大学医院管理处处长、湘雅医学院副院长,是国家杰出青年、青年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南大学教授、研究员、主治医生,湖南省“芙蓉学者”特聘教授,曾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标兵等荣誉。从事危重症与血液病的基础研究与临床一线工作,在脓毒症与重症凝血病领域取得了原创性突破。
6.关伟杰,男,汉族,1984年8月生,中共党员,博士学位,研究生学历,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院长助理、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者、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青年委员、广东省青年科学家协会常务理事。获广东省青年珠江学者、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等称号。目前在钟南山院士、何健行教授的团队中专攻气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支气管扩张、慢阻肺、哮喘等)的综合诊疗。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国家科技部新药创制重大专项项目,担任世界卫生组织全球多国协作重大课题的子课题负责人。
7.苏士成,男,汉族,1983年5月生,中共党员,现任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乳腺癌研究中心主任、生物治疗中心主任,研究领域是肿瘤免疫。获“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中国细胞生物学青年科学家奖”等奖项。通过治疗全周期的肿瘤浸润免疫细胞图谱描绘,发现一系列免疫治疗新靶点和新策略;构建高效的线粒体RNA导入系统,首次阐明持续定位线粒体非编码RNA功能;鉴定出第一个定位在细胞膜表面的核酸感受器;改良保乳保腋窝乳腺癌精准手术,提出“外科重建移植物抗肿瘤免疫”新观点。
8.吴南,男,汉族,1986年2月生,中共党员,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脊柱畸形大数据研究与应用重点实验主任、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员等,专注于脊柱畸形及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治和基础研究。获第十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华医学科技奖青年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等荣誉。利用先进的分子遗传学和基因组学及人工智能等方法,探索脊柱畸形及相关疾病的病因和机制研究,并实现科研成果的临床转化应用。
9.林浩添,男,汉族,1981年10月生,中共党员,博士学历。现任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副院长),是研究员,主任医师,教授,从事眼病防治和研究工作近20年。曾获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卫健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致力医疗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在诊疗研发的应用转化研究,构建全球首个人工智能白内障诊疗云平台,并在广州开启了全球首个眼科人工智能机器人门诊;牵头完成全球首个人工智能多中心临床试验(EClinicalMedicine2019)。
10.韩大力,男,汉族,1987年1月生,群众,在中科院遗传所获生物信息学博士学位,赴美国芝加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研究员,工作领域是生物信息学、RNA修饰调控机制和干预治疗。2017回国入职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任研究员并组建独立研究团队,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聚焦新型RNA修饰的表观调控机制,结合多学科前沿交叉,开发疾病治疗诊断新策略;合作完成新冠病毒靶标蛋白的系统性药物虚拟筛选,并建立“神农项目”可视化网站共享研究成果和技术方案。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黎慧莹 通讯员:岳青
图由通讯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