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米如何填满农民的“钱袋子”?“增城样板”给出答案

广州市增城区丝苗米现代产业园

南方网讯 冬日,广州市增城区丝苗米现代产业园,稻草梗一片金灿灿。不少游客专程来园区打卡,该园区打造省级农业公园,将稻田变成公园、将公园变成课堂。

近日,园区负责人李展鹏告诉记者:"我们项目大大改善了村镇生态环境,助力丝苗米起源文化品牌推广,保障 ' 米袋子 ' 建设。"

增城丝苗米远近闻名,属于特优籼稻品种,被称为"米中碧玉,饭中佳品"。自明嘉靖年间至今,大米界一直以"北有五常,南有丝苗"誉之。增城丝苗米荣获 2021 年"粤字号"农产品百县百品县域公用品牌之"优秀品牌"奖。

一粒米如何填满农民的"钱袋子"?记者带着问题,去揭开致富奔康背后的故事。

科技赋能丰产丰收

增城丝苗米现代产业园落户于增城区朱村街,项目规划以 3000 亩作为核心种植区。园区已流转交接土地面积达 1800 多亩,包括龙岗村的立体种养生态示范基地(品种为美香占 2 号)和龙新村品种育繁推基地(品种为象竹香占和 19 香)。

园区种植科技感满满。李展鹏介绍道,无人机播种技术带动增城区 2.5 万亩左右水稻进行双季稻直播,节省了 90% 以上人工。

园区的技术设备,科技感拉满

而且,智能识别病虫害的测报灯、环境监测系统等装置"齐上阵",对禾苗的生长情况进行全天候检测,实现更有效的、科学化的管理,确保了丝苗米提质增效、丰产丰收。

据种植户此前介绍道,今年早稻的收成并没有因为旱情而受到影响,有些地块的亩产从去年的 700 斤上升到今年的 900 斤,产量增长超过 20%。

2021 年上半年,园区主要引进了省农科院水稻所和省科学院生态环境和土壤研究所,打造 100 亩新品种实验地和共建生态农业示范基地。2021 年 4 月 2 日,在龙新村种植基地,负责园区经营的启缘项目公司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签约共建丝苗米育种基地,优质水稻新品种试验培育在项目产业园正式落地。

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

冬日暖阳,洒落在稻草上,一片静谧。前来观光的游客,不禁赞叹;"超美的!金色稻浪!"

园区内的田埂、水渠、道路、环境等都进行了全面的生态升级改造。

硬化水泥路通往一块块稻田,一切都显得井然有序。

园区环境

园区通过构建生态廊道和生态道路,消除农田中的生态孤岛,提高生物多样性,提升农田生态环境水平;通过构建综合种养系统和病虫害生态防控系统,减少化肥与农药的施用;通过建设生态沟渠和生态田埂,在过程中削减氮磷污染;通过建设生态塘和人工湿地,进一步净化农田尾水;养分再利用通过处理后的尾水回灌农田,实现水中氮磷养分的再利用。

据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区把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将观光旅游和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紧密结合,不仅能向大众普及基地的生态农业建设工作和面源污染的相关知识,还能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大力提升农业附加值,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一畈稻田,一条长廊,一湾荷塘,一个湿地;这是园区建设的构想。

擦亮乡村振兴"底色"

近年来,增城区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增城丝苗米、增城迟菜心、增城荔枝等优质优势农产品,促进种植业高质量发展,农民收入持续提高。

一直以来,增城乡村振兴产业基金关注丝苗米种植的出路与销路,投资落地启缘丝苗米产业园,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而且,2021 年 12 月 31 日,朱村街举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朱村街将以横塱村为试点,围绕共建增城丝苗米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共建"农投 + 村集体 + 社会企业"多种形式灵活合股经营,实现 " 地租保底,共享分红 " 的利益联结机制,共推农文旅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三大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开拓出一条具有增城特色的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之路,为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新模式提供鲜活的"增城样板"。

未来,合作各方将对横塱村约 4500 亩连片优质耕地进行集中连片流转,积极引进培育一批全国顶尖优质农业龙头企业,大力推广增城丝苗米种植,着力打造"丝苗米种植业 + 加工业 + 稻田文旅业"产业链条。

同时,为改变以往农民多数只能依靠地租加上务工较为单一的收入来源模式,充分调动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把产业越做越兴旺,广大农民越能共享发展红利。

目前,增城出台《增城丝苗米发展计划》,明确将以培优增城丝苗米品种、建设数字化产业园、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强品牌建设、建设文化展览馆等五大工程,推进增城丝苗米强芯战略,开创农企利益联结新模式,落实绿色减碳种植,提升增城丝苗米品牌价值,开发增城丝苗米文化,进而推动增城丝苗米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增城乡村振兴事业全面推进。(记者 / 杨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