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全面深化改革“划重点”:原创性突破性改革“唱主角”,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
近日,广州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广州市2022年全面深化改革重点工作安排》等改革文件。一系列文件近2万字,集中总结了广州在12个专项领域的41项改革措施,勾勒出了2022年广州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注意到,在本次发布的120项具体改革举措中,有50项涉及营商环境与经济体制改革,其中有不少为原创性、突破性的特色改革举措。
在受访专家看来,营商环境及经济体制改革充当着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双板斧”。目前,广州营商环境改革已步入5.0时代,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方面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而经济体制改革的扎实推进,则为营商环境改革破除了制度瓶颈。一直以来,依托深化改革增强发展活力和竞争优势亦是广州的重要路径。
一系列首创举措推动营商环境再升级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注意到,在广州本次部署的营商环境改革具体任务中,首要任务便是建设国家营商环境试点城市。
去年广州成功入选首批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明确提出要扛起创新试点城市的使命担当,坚持以制度创新和制度供给为关键,打造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的“策源地”和“试验田”。
自2018年印发《广州市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起,广州的营商环境已经实现了从1.0到4.0的迭代更新。今年,广州营商环境改革正式步入5.0时代,出台了《广州市建设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实施方案》,用40项重点改革任务、223项落实举措、76项特色举措为营商环境改革制定“路线图”。
纵观广州营商环境的迭代升级,“制度创新”始终贯穿其中。除了推进营商环境改革顶层设计加快落实,广州还推出了一系列全国或全省首创改革举措,打造了实践创新广州样本。
以南沙在全国首创的“无证明自贸区”改革为例,该举措在2020年正式提出,即对有法律规定的证明事项,利用“大数据+AI”、区块链科技手段,通过直接取消、数据查询、部门核验、告知承诺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等4种方式分类实施改革,并建立相应的风险防范机制,实现“无证明”办理,用“部门跑、数据跑”代替“群众跑”。
本次《重点任务责任清单》进一步明确,将推进南沙营商环境国际交流促进平台建设,深化南沙自贸试验区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创新,深化“无证明自贸区”改革。
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表示,“无证明自贸区”改革全面提升了行政审批的透明度和可预期性,营造了公开透明的市场环境,该创新经验可以在广州全市乃至全国推广。
但他也提醒,在推动审批服务事项限时办结,促进公正高效监管、提升政务服务能级方面,广州还有更多提升空间。
诚如彭澎所言,本次审议的《重点任务责任清单》,在提升企业办事便利度、优化惠企暖企政策、推进重点区域营商环境改革等三个方面均提出了针对性举措。
例如,在提升企业办事便利度方面,广州将构建全市政务服务统一预约机制,打造广州政务“一网通办”新模式。深化拓展“一件事”改革,建立“一件事”考核指标,努力实现“一件事一次办”。此外,还将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在水电气业务、不动产登记等领域提升业务办理便利度。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注意到,在本次改革举措中,天河中央商务区、广州开发区、南沙自贸区等重要发展平台担当着重要的营商环境改革“试验田”任务。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系教授林江认为,广州拥有众多的国家级试点平台,这些试点区域既享受着诸多先行先试的政策,有利于集聚更多创新资源,同时其具备的制度优势又能够转化为发展优势,探索出的成功经验具备很强的“兼容性”,能够在更大范围内复制推广,最终形成推进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全面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还注意到,在广州今年41项改革重点工作安排中,经济体制改革占了11项,其中不乏规则衔接机制对接、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等突破之举。
例如,一直以来,广州把“规则衔接”的“软联通”作为推进大湾区建设的一项关键性、牵引性任务统筹推进。《重点任务责任清单》提出,广州加快推进穗港赛马产业经济圈建设;探索在有条件的评委会设立港澳评审组,引导港澳专业人才参加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在全国范围内,这些创新举措也属首创。
知识产权也一直是广州深化改革的重点。2019年,作为全国首个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区,中新广州知识城推出了全国首支纯专利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开辟出一条知识产权金融创新的新路径。
《重点任务责任清单》再次将深化知识产权综合改革试验作为今年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提出开展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示范建设试点。
而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广州,一度是全国民营经济最早崛起的区域之一。1979年,广州曾在全国率先打破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的局面,大开农民进城开店之门,较早地形成了经济多元化、多成分的竞争格局。
如今,广州的民营经济市场主体突破200万户,民营经济增加值也跨过了万亿元。广州市95%以上的市场主体,80%以上的新兴就业,70%以上的创新成果都来自民营企业的贡献。
这得益于广州对民营经济的重视,近年来持续从政策惠企、服务助企、环境活企等方面优化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构建更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激发了民营企业创新活力。
激发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活力,成为广州本次深化改革重点任务之一。《重点任务责任清单》提出,完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策体系,创建民营经济“两个健康”示范城市。
一系列突破性试点、举措背后,为的是全面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蓄力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今年,广州尤其将出台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行动方案,持续实施“专精特新”民营企业扶优计划等,作为改革重点工作安排。
中小企业成长为“专精特新”企业,离不开政策环境的大力扶持。2021年11月,广州市工商业联合会、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联合发布了广州市“专精特新”民营企业扶优计划培育企业(第一批)名单。
广州探迹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探迹科技”)位列其中。探迹科技联合创始人黄俊强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作为土生土长的广州民营企业,探迹科技成立六年来,一直受惠于广州各项政策的支持和多种资金扶持,特别是初创时期,广州给予了公司各项资源支持,为日后的发展打下很好的基础。
“目前公司员工人数超过1200人,并在北京、上海、深圳等20多地设有分公司和办公点。相信随着‘专精特新’民营企业扶优计划等继续落实,探迹科技将会在技术发展、人才发展上得到更多有力的支持。”黄俊强说。
据了解,广州此前曾发布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行动方案,提出力争到2025年,在全市范围内累计培育3000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00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家国家级重点“小巨人”企业。
(作者:南方财经全媒体见习记者张文卓 实习生胡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