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响应“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环保理念 谱出亲水爱水的绿色赞歌
增城区地表水环境质量在全市各区排名第一。
广州因水而生、因河而美。3月22日是第三十届“世界水日”,3月22日-28日是第三十五届“中国水周”,我国纪念2022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活动主题为“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复苏河湖生态环境”。水清岸绿、生机盎然,近年来广州节水护水持续发力,绘就生态宜人画卷,并通过完善顶层设计,建设节水型社会,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治水格局,谱出一首首亲水爱水的绿色赞歌。
番禺区:“节水优先”,谱写幸福河湖新篇章
近年来在“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方针的引领下,番禺区协同推进水环境污染治理、生态修复、资源保护,50条重点河涌全部消除黑臭,15条一级支流全部完成消劣,3个国考断面水质提升1个类别,均达到考核要求,获共建健康广东“先进单位”称号,奏响了幸福河湖新篇章。
推动“四洗”清源工作,实现源头减污减量。近年来,番禺区对辖区217条河涌及其支涌流域范围开展“四洗”清源工作,推动“四洗”清源工作全角度、无死角、全覆盖。
推进改造合流渠箱,完成排水单元改造。在全区开展排水单元达标建设攻坚行动,目前累计完成排水单元2352个,总完成率82%;48条渠箱改造、53个截污闸开闸,通过市评定38条;恢复渠箱排放雨水、山水的功能,让“污水入厂、清水入河”。
强化设施建设,水务工程建设提质增速。全区污水管网总里程2474公里,实现建成区污水管网全覆盖,如期完成112宗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有效改善农村生活污水横流和水浸的问题。
扎实推进碧道建设,打造岭南水乡美景。建成海鸥岛、大夫山等区域约216公里各具特色的生态碧道,融入海绵城市理念,全面提升城区防洪排涝能力。推进大学城水生态示范区建设,精心打造蕴含浓郁人文气息的10个特色景观点,中心湖水质已由劣五类水体提升至四类景观水体。
番禺区以2020年评为“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区”为契机,践行“节水优先”方针。目前,区内已建立起涵盖取水、用水、排水、修复等全过程的水资源管理体系,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明显提高,达到国家节水型社会标准。
番禺区投入专项资金,推动5个供水厂技改工作,实现沉淀池每年节水69万立方米。对滤池和沉淀池加装遮阳设施,抑制藻类生长,每年节约生产耗水30万吨。各净水厂采用“中水回用”技术将水质介于污水和自来水之间的“中水”进行净化处理,再生水可利用率达到47.37%。
增城区:地表水环境质量位居全市各区第一
日前,广州市召开“建设更高品质的美丽广州”新闻发布会。会上通报,从地表水环境质量来看,增城区位居全市各区第一。
增城区近年来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大墩和增江口等国、省考断面平均水质达标。作为治水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志之一,东江北干流大墩断面平均水质从2019年的Ⅲ类提升至2020年的Ⅱ类后,2021年继续稳定保持,达到国家和省考核要求。增江口断面平均水质也继续保持Ⅱ类,达到国家和省考核要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100%。
深入推进涉水污染源查控工作。增城区通过开展全类型全覆盖的涉水污染源整治、“3+1”涉水污染源整治等工作,累计完成涉水污染源整治4.68万宗。
加快补齐治水公共设施短板。增城区建成并投入运营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9座,总处理规模53.55万吨/日,建成污水管网约5103公里,全面完成全区251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全区806个农污设施常态化运行。
加强水生态修复才能保障水安全。增城区高标准推进万里碧道建设和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累计建成碧道114.5公里,海绵达标建成区面积40.45平方公里。
荔湾区:珍惜水资源,“小河长”新上任
珍惜水资源,少年担使命。为了使学生从小树立合理用水的意识,22日,在荔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荔湾区水务局等部门指导下,增滘小学全体师生齐聚江北校区博容广场,结合学校“水文化”的办学特色,开展“珍惜水资源,共营生命绿色——中国水周”主题系列活动。
学校李老师以“世界水日”为主题进行的“珍惜水资源,共营生命绿色”主题演讲拉开了活动序幕。李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水资源的重要性、世界水日来历及今年的中国水周主题。
随后,同学们通过朗诵节水诗歌和观看地下水资源短片,进一步激发了保护水资源的决心。
“青少年积极参与河湖保护工作,能够带动社会珍爱河湖、保护生态环境。”在主持人的宣告下,“小河长”聘任仪式开始,8名新一任民间小河长接过学校吴校长颁发的聘书。小河长们表示,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将会时刻提醒他们爱河护河,珍惜水资源。
数据
•目前,广州全市节水型公共机构建成率达60%。
•市级机关节水型单位建成率达80%。
•完成11个区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
措施
2022年,广州市全力推动建设节水型社会,提升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
•配合广东省对广州市2021年度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测评,市水务局研究出台市对区评分细则。推进供水单位整合,印发非常规水资源利用规划,编制节约用水办法和再生水利用管理办法。
•强化用水总量强度双控刚性约束,继续推动实施节约用水规划、节水行动实施方案,出台节约用水办法和再生水利用管理办法,加强水资源管控与考核。
•统筹推进工业节水减排、农业节水增效、城镇节水降损,实施农业取水许可管理,落实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拓宽再生水利用途径。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道岚 通讯员穗文明、赵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