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在独居老人家门口贴了张“核酸码”

在广州市白云区高增村和平四巷8号,民房门牌号旁贴了一张打印好的“核酸码”。

为何要把核酸码贴大门口呢?

“这是前一批来支援的一位小护士贴上的,老人老记不住事。”高增村党委书记戴伙恒边“咚咚咚”敲着门,边说着。

敲门几分钟后,一位老人蹒跚着脚步走了出来。老人叫谢旺喜,今年95岁,是一位独居老人。其老伴几年前去世了,2个儿子均在国外。戴伙恒说起的小护士则是来自番禺区的康阳。

4月28日早上,康阳与同事赶来白云区高增村支援,主要任务是上门测核酸。她向记者说起第一次碰到谢奶奶的经历,“当时,老人没有智能手机,身份证也找不到。最后没办法,只能通过门牌号在村委查询到老人的身份证号。我用自己手机帮老人录入信息生成核酸检测登记码,完成了核酸采样。”

临走时,耳朵有些背的谢奶奶也听不清康阳说了什么,嘴里不停地说着:“辛苦,谢谢”。

第二天,白云区下起了大雨。连续工作10多个小时的康阳和队友完成走访采样任务。在返回时,路过谢奶奶家,她心里担心地想着,谢奶奶耳背,听不到敲门声,会不会漏了她呢?于是,康阳又折了回去,爬上4楼专门为谢奶奶完成了采样。为了不漏掉谢奶奶,她向领队申请专门负责谢奶奶家所在片区的核酸采样工作。在封控区的8天里,她每天和队友雷打不动地上门为谢奶奶采样,并顺便询问谢奶奶有什么不舒服的,是否需要什么生活物资。

5月5日,完成支援任务后,怀着对谢奶奶的不舍和担心,康阳特意将谢奶奶的核酸检测登记码打印出来,贴在了门上,方便日后其他上门采样队伍能及时地为谢奶奶完成采样,同时也将登记码发给了村里的网格员。

这份守护,也被村委保障服务团队延续下来。“谢奶奶,我知道,就住和平四巷。”在高增村党群服务中心,戴伙恒停下手里的活,干脆地回答着记者。

自从高增村疫情发生以来,戴伙恒已连续11天没睡好,“头三天没怎么合眼,只能利用碎片时间休息,趴在桌子上、靠在椅子上眯一会。”

说着,他拿出几张村里重点服务人员登记表,“我们村是一个大村,有18个经济社、13000多人。其中,独居老人就有54人。他们是我们服务重点中的重点,核酸检测、物资保障、健康管理,每一个人都不会落下。”

和记者聊天间,一个电话又一个电话打进来。

“最忙的时候,一天接了150个电话。”戴伙恒出生于1989年,作为村里的年轻大管家,扛起统筹全村防疫工作的重担,压力山大,现在已熬过了最难的时候,“我们这么拼,就是为了保护好每一个人,守护村子安安稳稳。”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肖桂来 陈钧圣 通讯员 胡敏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李波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