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破除科技成果转化障碍 计划到2025年累计转化省内外科技成果超过10万项
科技创新成果如何从实验室的橱柜里走出来?如何打通链条上的各个环节,从“装饰品”变成落地的产品?
7月8日,记者从安徽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日省政府印发了《安徽省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建设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聚焦科技成果转化链条中“转什么”“谁来转”“怎么转”等问题,突出以需求为牵引、产业化为目的、企业为主体,强化工业互联网思维,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育强创新主体和转化主体,强化中试孵化、对接交易、科技金融支撑,立足安徽省实际进行制度设计、提出破解举措。
《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安徽省市场导向、利益共享、体制健全、运行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基本形成,敢于转化、乐于转化、便于转化、善于转化的科技成果转化环境更加优化,赋权放权、宽容失败、尽职免责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更加完善,努力成为全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样板省份。
具体而言,2025年当年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3500亿元,到2025年累计转化省内外科技成果超过10万项,累计新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1万家。
如何破除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障碍?安徽省瞄准破解制约科技成果转化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重构或构建五大体制机制。
一是重构成果转化评价与考核制度。建立以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引导科技人员面向市场、面向企业开展科研开发,对高校院所承担横向课题可视同省级重点研发项目和科技成果转化收入。对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实行单项考核,将财政支持经费与科技成果转化绩效挂钩。在高校试点开展工程系列职称评审。制定企业和高校院所科技人员双向兼职取酬管理试行办法。
二是构建新型科研攻关体制。聚焦解决产业关键核心技术难题,改革重大科研任务形成与实施机制,成立省科技创新咨询委员会,来自企业科技人员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由科学家和企业家联合开展产业技术发展趋势预测。对难度大、风险大的项目采用“赛马制”。在省级科技计划项目中试行基于信任的首席科学家负责制。开展科技项目经理人制度和“业主制”试点。
三是构建赋权与尽职免责机制。推进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赋权改革,在赋权改革试点单位以及国家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试点单位开展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试点;授权高校院所办理科技成果作价投资形成国有股权的转让、无偿划转或者对外投资等管理事项;健全审计、监督、检查结果跨部门互认机制。
四是构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贯通机制。建立以应用研究倒逼基础研究任务清单、以基础研究引领应用研究任务清单。创建国家基础学科研究中心。推动企业与省自然科学基金设立联合基金。优化高能级创新平台科技成果动态捕捉机制。探索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基础研究方式,推动前沿科技成果商业应用。
五是构建成果转移转化供需融合发展机制。打造“科大硅谷”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提升“羚羊”工业互联网等平台创新资源整合能力,搭建省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平台体系。推动高校院所与企业联合共建学科实验室(技术中心)。建立动态管理、定期调整的高校学科专业清单。支持省属高校设立基本科研业务经费。研究完善事业单位特设岗位管理办法。
同时,安徽省瞄准科技成果转化主体和服务主体能力不强问题,实施五大专项行动,主要包括开展创新平台共建专项行动、开展科技型企业培育壮大专项行动、开展科技成果中试孵化扩容专项行动、开展科技成果对接交易提质专项行动、开展金融支撑科技成果转化增效专项行动等。(徐慧媛 许梦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