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文:井盖连着“传感器”、路灯能变“充电桩”……城中村治理蕴藏“黑科技”
大洋网讯 提到城中村,在不少人的印象中,往往是无序、杂乱。如何提升城中村精细化治理水平,考验着城市管理的智慧。近日,记者跟随城管部门来到白云区的鹤边村,却看到了一幅别样的景象:能自动报警的井盖传感器、具备环境监测和语音播报功能的智慧灯杆、集“保洁、收集、运输”于一体的垃圾巴士……不知不觉间,原来城中村精细化治理中已经蕴藏着这么多“黑科技”。
1500盏摄像头实时展现街道情况
在鹤边村全域化综合治理指挥中心,一块高2.7米、宽14米的超大落地屏幕上,几百个小屏幕同时运转,全面地展现着鹤边村每条街道的实时运行情况。据工作人员介绍,目前,鹤边村已经安装了1500盏智能监控摄像头。1500盏摄像头不但能对鹤边村实现全区域、全覆盖、全时段的监控,这些视频信息还会被储存,方便必要时进行回放。通过这些摄像头,工作人员可以实时查看鹤边村每一个背街小巷和角落的环境卫生、村容村貌情况。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前一天深夜12点,鹤边村某条街道上车辆运行的情况,400万像素的高清摄像头下,当时路面的车辆行驶和行人通行情况被清晰地记录了下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通过电子工牌及时向环卫工发送提醒信息
在不少城中村,环境卫生治理是困扰着村容村貌的大事。鹤边村同样运用技术手段,提升城中村的环境治理水平。
鹤边村里一位环卫工人向记者展示了他新发的电子工牌。他笑着告诉记者,现在上班就像白领一样打卡。而这个电子工牌,其实大有玄机,不但能够记录环卫工人每天的工作时长、作业轨迹,还能够向环卫工人发送提醒信息。原来,这套系统能够通过电子工牌记录环卫工人的位置,后台能够统计环卫工人所处的清扫位置,每天的作业轨迹,覆盖程度和清扫频率。
配合智能摄像头对街面实时进行垃圾检测,当摄像头监测到垃圾落地,在自动抓拍的同时,自动发送预警信息给附近的环卫工人,提醒环卫工人及时处理。实现从发现环境问题到解决环境问题完整的闭环,有效提升城中村卫生环境问题。
沙井盖装了智能传感器
看得到的环境卫生有了立竿见影的改善,其实在看不见的地方,智慧治理手段也已经全方位地深入到城中村管理的各个角落。例如头顶上的路灯和脚底下的井盖,也都黑科技傍身。
道路上的沙井盖,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城市家具。看似不起眼,但如果发生破损、移位等现象,会对居民的安全产生隐患,也会对地下管网的安全运行带来威胁。而在鹤边村,不少沙井盖下面都安装了特制的智能传感器,实时监测井盖的病害。当传感器监测到井盖出现破损、位移,或者地下水位异常等情况时,就会向后台发送预警信息,提醒安排工作人员及时查看。
智能灯杆未来能变“充电桩”
而看似寻常路灯杆上,也别有洞天。记者注意到,鹤边村一处智慧灯杆上,不但集成了摄像头、LED屏等功能,在灯杆底座还预留了充电桩。据介绍,这样的智慧灯杆,未来能为市民提供生活巨大的便利。“一根智慧灯杆,集成了LED屏展示、环境监测、语音播报、5G基站等功能。未来,灯杆将能实现免费WIFI服务,并化身新能源电动车充电桩,村民在户外不但能享受无线网络,也不用花时间找充电桩,把车停在灯杆旁,就能充电。”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智慧灯杆能够根据环境亮度,自动调节照明,同时实时监测气温、湿度、空气污染指数。目前鹤边村已经安装了150根智慧灯杆作为试点,未来根据实际需求还将向全村推广。
城市精细化治理显成效
加快基层治理现代化、智能化,是城市精细化治理的要求,而最基层的村街和小区环境治理就是突破口。鹤边经济联合社干部何志毅告诉记者,近年来,鹤边村以数字化为突破口,破解基层治理的难题,通过打造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如今鹤边村的村容村貌、人居环境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公共场所、路面的保洁、垃圾分类以及车辆乱停放的整治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效,村民和租户生活体验也越来越好。
作为鹤边村全域化综合治理指挥平台的运营单位,中许智能化科技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鹤边村通过搭建全域化治理平台,在不增加现有财政负担的情况下,通过整合城市维护经费提供集约化服务,涵盖灯杆管理、安防管理、河道水涌、车辆管理、环卫管理、社区总览六大功能模块,不断提升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贾政 杨耀烨 通讯员 成广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