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促发展勇毅前行 灵武市经济社会发展十年回眸
2012年、2022年,两个极具意义的时间节点,将3600多个日夜连接成历史画卷中浓墨重彩的篇章。
这十年,是灵武市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十年,是乡村面貌变化最大的十年,也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十年。该市地区生产总值由2011年的229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639亿元,年均增长8.9%;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7867元、7649元增长到38810元、18874元。
一个个跃动的数字,展现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灵武市砥砺奋进的蓬勃生机,高质量发展的辉煌成就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十年来,灵武市用心用情描绘凝心聚力促发展、勇毅前行向未来的壮丽画卷。
激发产业活力 撑起经济大盘
塔吊林立,工程机械和施工车辆穿梭不停;机器轰鸣,流水作业与抢时赶工昼夜不歇……金秋送爽的季节,在灵武市城市建设再提速的步伐中,一个个星罗棋布的产业集群,织密了城乡融合的系统网络,书写出不凡的“小城故事”。
“这里的牛主要是荷斯坦奶牛,从澳大利亚和乌拉圭乘坐轮船过来,成年母牛单产奶量一年11吨以上。我们和相关高校合作培育了种公牛‘宁京1号’,在国内名列前茅。”宁夏农垦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白土岗第二奶牛场副场长王斌介绍,该牛场优质奶牛存栏量超过15000头。
宁夏农垦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白土岗第二奶牛场是宁夏农垦乳业下属大型标准化万头牧场之一,项目总投资10.49亿元,设计牛群总存栏量27500头,该奶牛场建成后将成为全区单体规模最大的奶牛养殖场。项目预计今年12月完成所有基础设施建设,达产后预计年产牛奶13万吨。
灵武市围绕“三化三转变”产业发展思路,搭建“1535”生态经济体系的“四梁八柱”,绿色食品加工业积厚成势,高端乳制品生产加工产业链不断延伸,成为宁夏奶产业的重要板块。同时,依托国家羊绒产业基地优势,形成完整的现代纺织产业链,占据国内羊绒市场半壁江山,赢得“世界羊绒看中国,精品羊绒在灵武”的美誉;循环经济产业绿色转型,获评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废旧物资回收加工集散中心。特色、创新、低碳已成为产业发展的关键词,成为带动地区经济跃升的增长极,灵州大地处处迸发出蓬勃的发展活力。
每年5月,微风送暖,长夏渐浓,梧桐树乡农夫乐园的油菜花开得正盛。慕名而来的游客穿着各色衣服穿梭在黄绿相间的油菜花海里,手机、相机各种角度拍照,定格满园芬芳。梧桐树乡建设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园3000亩,依托西兰花、西瓜等优质果蔬优势,打造集自然生态、田园风光、休闲采摘、农耕体验、短途旅游等为一体的综合示范园。
“我们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举办了乡村文化旅游节、美丽乡村文化大集、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推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灵武市文化旅游广电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市以“打造文化兴盛沃土,建设新时代文化强区”为发展目标,持续拭亮“唐韵古城奇秀灵武”品牌。
近年来,灵武市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依托千年古城历史积淀,引进田园综合体等特色项目,获评宁夏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电商产业迅猛发展,利用空港、高铁、公路、陆港物流等一体化优势,建立市、乡、村三级物流体系,连锁商超加快向农村延伸,跻身全国电商示范百佳县行列,2021年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33.21亿元。2022年1月至6月,灵武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快报显示,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4亿元,居全区第一位。
建设宜居城市 彰显城市幸福
白露已过,秋意渐浓,灵州大地色彩斑斓,处处彰显着千年古城厚重的文化底蕴,展现着蓬勃发展的生机活力,涌动着高质量发展的滚滚热潮。
“枣博园越来越漂亮了,公园绿化面积不断增加,各项设施越来越完善,成为市民锻炼身体的好去处。”市民沈力每天早饭后到公园锻炼身体。
踢毽子、跳健身舞、唱歌、打太极拳……枣博园内绿树葱郁、绿草如茵,市民漫步在小道上,尽享惬意休闲时光。如今,灵武市枣博园已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枣博园的变化是灵武市加快城市建设的一个缩影。该市以公园为载体,融入唐韵文化、长枣文化、绒都文化等内容,增加47处公园微景观,打造人文与自然一体、美景与气质并存的城市公园。在凸显园林生态之美的同时,注重挖掘文化内涵,使公园成为延续城市文脉、留住城市记忆、塑造城市精神的重要载体。
灵武市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目前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到69.59%。城市功能持续提升,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古城遗址恢复、主干街道唐韵风格改造升级等重点项目全面完成,134个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6963户困难群众忧居变宜居,220万平方米住房供暖分散改集中。
“现在的公厕管理越来越好,花花草草看着心情都舒畅了许多。”灵州华府C区居民赵科看到鼓楼公厕内新增的绿植花卉感叹道。看似不起眼的公厕,反映出一座城市的文明素养,也折射出城市的管理能力和服务理念。
灵武市推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厕所革命”覆盖率达93%。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今年以来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全市第二,区控断面东沟入黄水质达到地表水Ⅳ类水体标准。2021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0.7%。
一条条新建拓宽道路建成通车,一批批美丽宜居村庄特色彰显,灵武市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荣获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称号,人居环境大幅改善,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行走在灵武市街头,一幅幅秀美的城市画卷不断铺展,活力如潮奔涌而来。
助力乡村振兴 共建美丽乡村
果园里,沉甸甸的长枣压弯了枝条,紫色的葡萄让人垂涎欲滴。
灵武市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农业现代化为重点,推进产业园区提档升级、农业产业提质晋级、农业主体提能提速,探索出一条具有灵武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灵武长枣产业发展是枣农致富增收的主要来源。今年以来,我们采取灵武长枣线上线下市场互动经营模式,在全国大中城市建立50多家灵武长枣销售网点,不仅拓宽了灵武长枣的销售渠道,而且提高了灵武长枣知名度。”灵武市农业农村局农产品质量安全办公室主任李立云介绍,设施温棚长枣4月上市,拉长了灵武长枣的销售链,每亩可实现产值3万元,越来越多的枣农自发建设温棚,实现致富梦想。全市现有灵武长枣基地6.8万亩,年均产量2500万公斤,惠及枣农8000多户3万余人。
今年8月,夏能“青蛙王子”“莎妃”蜜瓜海外市场首发仪式在郝家桥镇泾灵村宁夏夏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瓜菜集配中心举行。出口的8.088吨、货值11.1万元的网纹蜜瓜经深圳口岸发往泰国,这不仅是灵武网纹蜜瓜首次走向国际市场,也是宁夏网纹蜜瓜首次出口,标志着宁夏又一特色农产品获得进军国际市场的“入场券”。
据了解,宁夏夏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福建厦门建发集团生活资材有限公司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共同开辟海外市场,实现互利共赢,继续书写新时代闽宁协作新篇章。
截至目前,灵武市已建成供外蔬菜核心基地3万亩以上,夏能“莎妃”蜜瓜、“尚品上滩”韭菜等一批特色瓜菜品牌脱颖而出。灵武长枣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品牌价值达4.9亿元。沙坝头村、西渠村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成功创建自治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灵武市荣获“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称号。
聚焦民生福祉 打造幸福家园
砥砺实干惠民生,春风化雨增福祉。灵武市坚持人民至上、民生优先,社会保障日趋坚实,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劳有所获、病有所医、弱有所扶全面实现。
“楼梯间安装了铝合金扶手,楼梯上也安装了黄色的橡胶防滑条,让我能安心出门了。”东塔镇城一村南苑小区居民陈淑梅说,她因眼睛高度近视看不清路,致使出行困难,如今小区里实施的无障碍设施改造项目为她解决了出行难题。
今年以来,灵武市高质量推进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项目,为特殊群体的日常出行和生活带来方便,不仅让残障人士感受到便利,也让文明城市建设更有温度。
“我们针对社区60周岁以上老年人,重点是空巢老人、独居老人及一些基本生活能够自理的老人,开展寻医探访、助洁、助医、助行、助疾等服务,还有家政服务、代购等,让老年人在生活中感受到社区的关爱,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馨。”城区街道丽洁物业公司负责人陈佳欣介绍。
近年来,灵武市聚焦3.3万名老年人基本需求,不断创新运营服务模式,构建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新型养老服务体系。
灵武市坚持将每年财政支出的80%以上用于民生事业,纵深推进民生“四大提升行动”,着力解决好就业、教育、医疗等问题。为外出务工人员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公立医院免收普通门诊挂号费、智慧养老服务、城乡公交国有一体化运营等暖心惠民措施落地落实,图书馆、体育中心、未成年人保护中心等民生项目投入运行,宁夏县级规模最大的市人民医院、职业教育中心建成投用。
“多年来,党和政府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怀,主动帮我协调按摩场地,配置按摩器材,让我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53岁的灵武市城区街道西湖社区一级视力残疾按摩师张荣虎吐露心声。
张荣虎命运的转变,得益于灵武市实施的推进劳务移民致富提升行动。近年来,灵武市坚持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抓实劳务移民就业和社会融入,加快推进社区就业创业、社区管理、社会融入、权益保障等工作,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截至目前,灵武市城乡居民“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基础教育质量稳步提升,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持续深化,创新素养教育、“互联网+教育”成为新亮点,社会保障网络持续织密织牢,社会救助服务城乡统筹发展,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
十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瞬间。但对于灵武市而言,这是砥砺奋进的十年,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十年。站在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上,灵武人民将把非凡十年的辉煌成绩当作起点,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态势,踏着奋进的鼓点,迎着时代的浪潮,以“赶考”之姿接续奋斗,跑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加速度”,沿着新时代的伟大征程劈波斩浪、奋勇前行。(记者 张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