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社会发展报告(2023)发布
2023年8月10日,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广州蓝皮书:广州社会发展报告(2023)》(下称“蓝皮书”)。
蓝皮书指出,2022年,广州在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下,全力统筹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不平凡的社会发展成就。广州民生基础领域指数连续十年稳健增长,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开放程度显著提升,文化教育领域民生指数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城市民生保障基础不断夯实。
展望2023年,蓝皮书认为,广州社会发展仍面临破解就业结构性矛盾、补齐基层医疗能力短板等诸多挑战。据此,蓝皮书建议,广州应积极提升就业质量、加强优质教育供给、推进医疗资源“建高”“补短”“强基”、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深化党建引领多元共治常态机制,探索将文化建设进一步融入社区,推动广州社会建设有序运行、健康发展。
(相关资料图)
民办养老机构已成主力
根据广州市民政系统的数据,从2018 年开始,广州养老机构开始持续增长。其中,广州公办养老机构数目一直比较稳定,民办养老机构上升的趋势则十分明显,2018年有125家;到2022年已经达到231家,民办养老机构床位已经占养老机构总床位的81.1%。
为进一步推进广州养老机构高质量发展,蓝皮书建议,要推动机构医养结合分类精准管理,完善政策支撑;打通养老需求与医疗服务数据,搭建智能养老服务平台;优化机构内部医疗资源,提升直接医疗服务的能力;建立完善养老机构人才队伍激励机制,增强医养结合服务队伍身份认同感。
蓝皮书指出,广州目前已形成三种典型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第一种由社区医院提供社区养老服务模式,较好地满足了失能半失能老年群体的医疗需求。第二种由养老企业提供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第三种由社工机构提供社区养老服务模式。
为进一步提升社区养老服务实效,蓝皮书指出:一是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满足不同服务对象的需求差异。二是加快推进社区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强化绩效管理要求。三是加速打通医养结合政策堵点,加倍发挥医养结合政策合力。多措并举支持家庭医生下沉,将医养服务嵌入到社区和家庭之中。
“图书馆之城”建设发展总体向好
蓝皮书指出,截至2022年6月底,广州已拥有公共图书馆、服务点、自助图书馆1316个,全市13个区级以上图书馆均达到国家一级馆水平,实现“通借通还”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店、自助图书馆达747个,正稳步迈向图书馆“千馆之城”。
为进一步提升广州“图书馆之城”建设水平,可从以下方面着力:一是加强“图书馆之城”的资源投入,持续推动各级公共图书馆服务转型升级,大力推进数字图书馆建设、特色文献资源建设;二是加强对图书馆事业规划、行业标准的执行力度,依法落实公共图书馆建设规划,加强对公共图书馆法规制度实施情况的督促检查和监督考核,定期开展第三方评估,评价“图书馆之城”建设绩效;三是进一步强化基层公共图书馆设施建设和服务功能,完善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建设,做优做实公共图书馆社区服务。
广州网格管理创新实践效果显著
蓝皮书指出,广州在网格化管理的队伍建设、制度机制、考核及奖惩办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网格员在排查化解基层矛盾、协助基层社区管理中不断发挥重要作用。
广州在相关方面的创新实践主要体现在:一是党建引领、多网合一,规范网格员队伍建设顶层设计。二是高位推动、系统夯实网格员队伍工作制度规范。三是多维发力、系统完善网格员队伍运行机制。全面拓展网格员的聘用范围,以及做好专职、兼职网格员整合,配强网格员队伍。四是协调资源、精细激励,优化网格员队伍运行绩效的政策保障体系。
为持续加强与创新市域社会治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蓝皮书建议,要优化全市综合网格员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环境,逐步提升专职网格员在综合网格员队伍中的比例,抓实网格员在职培训和跟踪培养,推动网格员队伍建设职业化、正规化、专业化。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谭敏 穗社科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