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5000万人次!天河机场T2航站楼改造工程开工建设
去年10月18日,天河机场扩能升级工程重要组成部分——T2航站楼改造工程开工建设。投用后,T2航站楼旅客吞吐能力将从每年1300万人次提升至1500万人次,助推天河机场旅客吞吐能力达到每年5000万人次。
3月2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从湖北机场集团了解到,项目开工以来,已完成建筑结构、机电管线等“拆旧”施工,即将进入屋面及幕墙改造、站坪工程等新改建施工阶段。
按计划,2022年T2航站楼改造工程将完成总投资额的75%,为2023年上半年建成投用夯实基础。
最大限度“利旧”
T2航站楼为什么采用改造方案而非重建?
建设方、湖北机场集团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专业负责人顾颖敏介绍,T2航站楼2008年4月启用,2017年8月停用,考虑航站楼的功能性、经济性和环保因素,经过综合评估后确定实施改造升级。
开工前,建设方在可研、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阶段,就组织设计、检测等相关单位多次现场踏勘,在确保提档升级效果的基础上,尽可能充分“利旧”,并对相关设施设备进行保护。“比如候机楼结构、幕墙,以及大厅地面石材,部分机电设备等,完全可以保留再利用。”顾颖敏说。
现场看到,候机大厅地面上的花岗岩地砖覆盖了保护层,避免机械直接碾压;对贵宾厅的壁画,专门邀请湖北省美术学院专家制定保护方案进行保护;位于航站楼一层的配电柜,用钢制笼体罩住后,再覆盖一层防水布,整体“固若金汤”。
“充分‘利旧’,就是用相对少的投资,实现效果产出最大化。”顾颖敏说。通过运用BIM、三维建模、可视化实施等技术赋能,将最大限度利用好原有空间结构,高质量、高效率完成T2航站楼“焕新”任务。
精细化施工让“不停航”成为可能
T2航站楼停用多年,但它仍承担部分机位停靠功能。
飞机停靠在“空侧”的泊位上,距离正在施工的T2航站楼仅有“咫尺之遥”,如何在正常施工的同时确保航空器安全运行?答案是精细化。
工程开工前,专门建设了一道临时围界,将T2航站楼整体与“空侧”隔开,物理隔断的方式有效避免了围界内外互相干涉。
精细化还体现在施工过程中:工人们在T2航站楼外进行幕墙改造时,除确保“工完场清”外,建设方还额外安排工作人员在围界旁值守,确保没有因施工产生的漂浮物进入“空侧”,彻底杜绝对航空器飞行安全造成影响。
工程示意图显示,T2航站楼区位相对特殊,西向正对机场一跑道和滑行道,南向临近T1航站楼,北面是繁忙的T3航站楼。
“要做到绝对不影响机场正常运行,围界附近的施工是重中之重,航站楼内的施工也要‘过细再过细’。”湖北机场集团相关负责人说,T2航站楼改造工程包含建筑结构、机电安装、精装修、行李系统、智慧机场等多项专业工程,系统化程度非常高。只有全面落实精细化施工和管理举措,才能让“不停航”成为可能。
投用后旅客可刷脸坐飞机
3月2日15时,T2航站楼A指廊内,工作人员操作3台“蜘蛛车”,对屋顶采光改造进行前期准备。
“蜘蛛车”“剪刀车”“曲臂车”……这些具备智能操控功能的工程车辆,成为T2航站楼改造工程中的一抹亮色。
施工方、中建三局武汉天河机场T2航站楼改造工程项目经理孙哲介绍,T2航站楼因此成为同类工程中较少见的“无架体”工地,“场地内几乎看不到脚手架,整体清爽、整洁”。
不仅是机械设备智能化,改造完成后的T2航站楼,也将成为天河机场3座航站楼中智能化程度最高的一座。
T2航站楼改造工程在传统弱电和民航弱电的基础上,新增基础云平台、OneID平台、智能安防平台、智慧能源等12个智慧化系统。以OneID平台为例,通过将旅客肖像、身份信息及航班信息绑定,实现旅客全流程“刷脸”登机。
湖北机场集团相关负责人说,天河机场T2航站楼改造工程投用后,将与T3航站楼形成合力,共同为天河机场建设中部地区国际门户枢纽,以及武汉市加快打造“五个中心”贡献航空力量。(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源 通讯员 胡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