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试点“幼小衔接”园校 开学第一周不上语文和数学课

从幼儿园踏入小学需不需要提前报暑假班?入小学前孩子需不需要学拼音认字?每到入学季,“幼小衔接”总让不少合肥家长纠结。不过,这学期开学,这所小学第一周不上书本课,老师们的课堂上也不教拼音、识字的内容,取而代之的则是“校园探秘”“找朋友”这些新生适应课程。

【创新试点】

本学期起,蜀山区2所小学、6所幼儿园试点“幼小衔接”

对于不少“家有新生”的合肥小学新生家长来说,“幼小衔接”已经不再是陌生词。每到一年级入学前的暑假,不少家长还会带着孩子去上“幼小衔接”的各类课程,拼音、识字、简单加减法更是安排妥当。

从今年秋季开学起,家长们纠结的“幼小衔接”将由学校来科学推进。记者了解到,省教育厅今年暑期出台实施方案,正式启动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攻坚行动。“全省将建立16个幼小科学衔接省级实验区,2021年秋季学期先行试点,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全面推行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

作为省级实验区,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合肥市也从蜀山区遴选6所幼儿园、2所小学作为省级试点园校,试点推进幼儿园入学准备和小学入学适应教育。其他县区以区域内园校结对形式,探索建立试点园校深度合作机制,试点园探索实施入学准备活动,试点校同步研究入学适应活动。

【记者探访】

开学第一周不上语文、数学课,教室布置也“童趣满满”

小学如何试点“幼小衔接”?课程上是否有变化?一年级新生和家长们感受如何?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蜀山区的合肥市西园新村小学北校西园校区,这里正是今秋合肥市试点“幼小衔接”的两所小学之一。

走进该校位于教学楼一楼的一年级(4)班,教室里设置有图书角并摆放了学生们爱看的卡通绘本;教室后黑板上设计有童趣贴画以及新生们的手工作品展示;每一位学生的课桌左前方,还摆放有新生们的姓名贴牌;教室后方的柜子里放置学生的水杯、小玩具……整个班级布置“童趣满满”。不仅如此,班级外一整面墙的“欢迎小萌宝”区域,张贴有新生们的手绘作品。

仔细看,班级门口的“一年级(4)班‘天鹅小萌宝’入学适应课程安排”中,也没有了以往的语文、数学、科学、美术课,取而代之的则是刚入学年龄段的小朋友熟悉又亲切的字眼。比如,“萌娃进班级”“校园来探秘”“护眼小达人”等等课程;上午9:00—9:30还安排了一节大课间活动。

“考虑到一年级新生刚从幼儿园毕业,在如厕、倒水、行为惯上还有很多不适应,学校为每一位一年级新生精心制作了‘天鹅小萌宝’的胸章,让他们佩戴在胸前。校园内如果大哥哥、大姐姐们和老师们看到佩戴这种胸章的萌宝们,就会主动帮助他们。”班级里,老师还向新生们展示了如何佩戴胸章以及遇到困难时可以及时找人求助。

【校长说】

整个适应期

设置为一年级上学期

“作为合肥市两所幼小衔接试点校之一,开学前,我们就组织教师团队结合幼儿发展指标和年龄特征,为新生设置了‘天鹅小萌宝’新生适应课程。”学校校长季媛媛介绍,一年级新生入学前两周的课堂上不开展学科教学,“萌娃进班级”“萌娃学整理”“校园来探索”“铃声会说话”等多样化的新生适应课程,主要是为了帮助刚入学的新生认识环境、认识身边的朋友、认识校园以及了解课堂常规等。

比如,针对刚从幼儿园毕业的小萌宝最喜欢做游戏的心理特征,在开学的前一周课中,老师会在教学中体现“游戏与教学的融合”,通过“找朋友”的游戏,让小萌宝们在音乐停止时随机和自己身边的新朋友互相介绍自己,从而认识更多的新同学,消除萌宝之间的陌生感,营造温馨、和谐、有爱的班级环境,帮助萌宝们逐渐适应小学阶段的学和生活,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衔接。

“我们的入学适应课程,主要围绕身心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适应和学适应四个方面,设置以游戏、探究、体验等形式的适应课,教学课时长短结合,灵活多样,为每个初入小学的儿童搭建成长适应的阶梯,帮助儿童逐步适应从游戏活动为主向课堂教学为主的转变。”她介绍,“幼小衔接”的整个适应期设置为一年级上学期,入学六周之后,才会在新生的作息上、课程安排上与常规的学科教学融为一体。

除了在课程设计上,学校也通过一年级教室的布置、新生名字牌、新生胸章等小细节,让一年级新生逐渐熟悉校园生活。

季媛媛介绍,实际上,该校的入学适应课程并不是从今年才开始,前几年学校就已针对一年级新生开展“入学教育”,在总结前几年经验的基础上才逐步完善。后期,该校的“幼小衔接”经验也将提交给教育主管部门,供全市推广使用。(刘梅梅 卓旻员 刘亚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