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护河共筑清水梦!大湾区多地民间河长齐聚广州,同叙治水情

11月5日上午,“共筑清水梦 同叙湾区情——当苏小坡遇上波波河长”大湾区多地民间河长沙龙在广州天河艺苑拉开序幕。大湾区多地民间河长共聚,建言水文建设,共议如何弘扬治水文化。

广州有8000多名民间河长,如何通过共建共治共享联合为“水清岸绿”的美丽广州护航?在现场,沙龙发挥“岭南苏韵·天河风华”——致敬东坡古今书画特展的多元文化宣传作用,围绕水利部印发《水利部关于加快推进水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邀请珠江水系中粤港澳大湾区各地民间河长以“线上交流,线下实践”方式,分享各地水文化建设经验。

共议新发展:湾区民间河长献计水文建设

在现场,大湾区多地民间河长共聚,建言水文建设,共议如何弘扬治水文化。天河区党代表、全国十大最美河湖卫士苏志均以“古今对话——东坡的水利情怀”为开篇,各地民间河长以《水利部关于加快推进水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中“一个核心、四个原则、主要目标”为主题,结合珠江水系各地独特水文化发展的创新尝试,推动大湾区民间水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

“民间河长需要有‘娘家’,志愿者在巡河护涌的过程中遇到难点、痛点问题都可以来工作室寻答案和支援。”在现场,广东十大最美民间河长赵德光分享建立民间河长工作室、处理民间河长事务的先进做法。

河源市环保协会会长胡青松表示,河源拥有传奇色彩的水文故事,万绿湖是华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东江肩负着深圳、香港地区的供水重任,原生的护水责任感深入城市脉络。未来,河源将建立更多的共建网络,为保护源头水持续输入公益力量。

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向杨说:“北江作为珠江水源的第一道阀门,用水安全一直是行动热点,将巡河护涌与学科发展结合,发动更多志愿者尤其是中小学生进行河流观察、水质监测和污染记录,一起参与河流的监督治理,促进公众共建共治共享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共筑清水梦:广州8000多名民间河长守护河涌

广州治水亮丽成绩单的背后,除了官方治水付出的努力,也离不开遍布广州各地河湖管护的民间河长。

“治水不分你我,河清全民共享。”广州市河涌监测中心代表李景波围绕如何通过治水IP,形成全民治水氛围。他介绍,“共筑清水梦”IP系列,包括漫画读本、小程序以及河长包(多功能巡河工具包)等。一系列的治水IP是全民治水的智慧结晶,有效扩大公众传播力度。在不同时期,通过新媒体征集各界改进意见,精准设计实用性强、专业度深、辨识度高的治水产品。

“很多市民希望参与到治水中,遇到污染如何投诉?如何有效参与治水?他们需要更多指导,对治水产生更多兴趣,这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他介绍,通过直播授课、线上巡河、有奖举报、开发最美巡河路线、书籍等方式,鼓励居民共筑清水梦,实现在治水上的共建共治共享。李景波透露,下一步,计划通过积分商城的形式,鼓励居民参与治水、巡河获得实物奖励,提高他们参与的成就感。

据悉,广州目前活跃的民间河长有8000多名,2020年开展“河小青”公益活动431场,参与志愿者13461人次,志愿服务时长约2.7万小时。每一位河长都是“波波河长”,都是广州河涌的“守护神”。

“无论是车陂涌还是珠江前航道,我们都发现了很多白鹭,生态的变化反映了广州治水的新变化。”广州市新生活环保促进会秘书长高毅坚表示,通过形式多样的巡河实践行动,结合高校、社区、企业等资源逐步养成主动参与河湖治理的行为习惯。如今,广州的志愿巡河已成为一种“时尚”,是广州治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环保总队队长郭露丝长期关注从化流溪河水域(广州备用水源地),“增强水源地居民的源头保护意识、培养可持续的、专业性高的青年护水志愿力量是民间治水网络的重要一环。”广州优秀民间河长慕容燊林发动身边的“夕阳”力量,队伍中老党员、银发志愿者一直充当“先锋分子”,助力水清岸绿。

在各地民间河长的见证下,广州民间河长代表向官方河长赠与写有“共筑清水梦 同叙湾区情”的书画卷轴,表达了民间参与“共治共管”的坚定信心。随后,沙龙全体成员在周边水体使用“苏小坡和波波河长”联名河长包测试水样,同时在现场向市民普及巡河知识,展示小程序、河长包等智慧治水方法。

共享新未来:弘扬治水文化,总结“天河经验”

六脉皆通海,青山入半城,水是广州的魂。把水治好,是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的重要前提。

“开门治水,人人参与。治水一直持续需要公众支持。打造共筑清水梦的平台就是想把各方力量聚集在一起。”广州市河长办综合调研组组长高辉表示,从2016年至今,广州打赢了治水攻坚战,解决了治水中的突出问题,下一步就是打赢持久战,实现长治久清。这需要广大民间河长的共同参与。河长办将为参与的便利性、有效性上提供更多支持。

据悉,《广州市碧道建设总体规划(2019-2035年)》中提出,至2035年全市建成碧道2000公里的总体目标。截至2021年6月底,全市已建成人水和谐的美丽碧道609公里,连续斩获两个国际城市和景观设计类奖项。天河区立足实践不断探索创新,创造出了“科学治水、精准治水、依法治水”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治水经验,形成了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的“天河经验、天河模式”。

天河区文联则以文艺之力丰富治水的精神引领,联动天河区水务局邀约20余位艺术家到猎德涌实地采风创作。本次沙龙汇集了30多件以水文化、水环境、水民俗等主题的原创歌曲、诗词和书画作品,突出天河水文化建设的“传承、延续和创新”。

未来,天河区碧道建设将以规划统领、联点成线的方式,统筹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景观、水文化,融合发展生态、生产、生活,努力实现“水清堤固、岸绿景美、悦人驻产”的魅力天河。大湾区各地民间河长将更好地发挥城市独特文化资源,传承水文化、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从国际的视野深度审视水文化,谱写高质量水文化建设新篇章。

记者郭苏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