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余时间多起来,干啥才算不浪费?
“双减”后,孩子的书面作业多数在学校就能完成,在家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变多了。过去作业多、培训多时间总是不够用,孩子犯愁;现在时间忽然多了,家长有犯愁。有的家长很迷惘,孩子回家后放飞自我,这么多时间用来干啥才不会虚度呢?有的家长纠结,孩子课余时间多数跟电视、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为伴,家长强烈反对,亲子大战一触即发!让我们看看名师如何给家长对症下药——
问题1:孩子的作业少了,课外辅导也没有了,那孩子在家里的时间该怎么样安排?
▲广州市郑蕙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广州市黎颖桃工作室:
一是亲子阅读。家长可以陪着孩子阅读,在旁边看自己的书,或者跟孩子同读一本书,还可以组织读书会,定期阅读、分享。
二是共赏优秀的影视作品,让孩子在看的过程中拓宽视野,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是帮助孩子发展兴趣爱好,培养孩子的生活情趣乃至意志品质。
四是提高孩子的劳技能。和孩子一起清洁房间、整理物品,指导孩子孩子一周学会做一个菜或一种点心,让孩子体验到劳动的乐趣,同时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家庭的归属感。
五是开展体育运动。一边陪伴,一边交流,孩子的健康体魄、运功技能、个性品质的养成都在潜移默化中。
六是建设学习型家庭。陪伴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养成课后复习的习惯,家长可以叫孩子把当天的学习内容复述一遍,或者把课堂笔记看一看,然后以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知识建构和巩固知识,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对以上的活动内容,家长和孩子一起制定每周的计划,制定一些记录的表格,以及一些激励措施,坚持这样做,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对孩子终生都受用。
小学生向家长展示多学科教学成果
▲广州市黄翠婉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
孩子回到家就放飞自我,是因为他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规划意识和习惯。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帮助孩子建立规划意识和习惯,在执行规划中逐渐提升自控自律能力。
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做在家时间的规划安排,列出学习、娱乐、运动、自主阅读等任务清单。如果家长的威信力不够,可以联动学校老师组成家校双师联动孩子一起做规划“立项”。此环节成功的标志是以孩子自主设计规划为主,双师建议指导为辅。
建议二,规划实施中,家长至少要持续三周的跟进,敦促指导孩子每天按预订好的规划完成相关任务清单,并联动学校老师给予及时的肯定认可鼓励。
建议三,跟进过程中,除非孩子同意,否则不要轻易改变制定的计划。尤其不能因情绪不良,亲子矛盾等就终止娱乐、运动、自主阅读等孩子更感兴趣的项目。要努力遵循“凡涉及孩子的事,最好都能和孩子商量着来”原则。一句“这事你来定”,是对孩子自律自主自信等品质塑造最难能可贵的滋养。
亲子游
建议四,尽量确保家庭安宁。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影响,无孔不入且深刻。临床心理学发现,长期听过太多指责、难听话的人,更可能出现耳鸣的情况。若一个孩子从小就生活在过于吵闹、不断争执的家庭里,或者随时都可能遭遇批评指责,这个孩子的听力就可能出现一定的问题。表现在读书上,他的听课能力可能就不那么敏锐。家庭成员彼此和和气气,不急不慢说话,互相聆听,共情……这样温馨的家庭环境,定能养出头脑清醒、积极乐观的孩子。
▲广州市黄带润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
在课余时间的时间安排上家长需要尊重孩子,给孩子提供充足的发挥空间,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一个有自主性、有想法的孩子。当然,适当放手并不意味着不管不顾,家长需要教会孩子如何恰当安排时间的具体方法。没有哪个孩子生下来就有时间管理意识,能在学习中一直保持兴趣。这需要家长去引导、去制定正确“规范”,孩子才能明白该怎么做。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课余计划,合理安排时间进行学习、运动、劳动、娱乐活动。学习上除了完成旧知识的复习,也可适当预习新的学习内容。体能上在家进行适当的运动,最好是亲子运动。适当承担家务劳动,养成孩子的责任心。还可以进行亲子游戏、亲子阅读等。高效的陪伴,让教育回归家庭,才是双减的最终目标。
▲广州市蒋基露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
利用晚上在家剩余的时间,进行家庭教育知识与技巧的学习,创设和谐的亲子活动,为后续指引和教育打下基础。采取针对性的补救工作。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补救工作,包括:文明礼仪、心理疏导、书写质量、阅读习惯等存在的问题,采取多种形式的纠正补救。
▲广州市谭遇芳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
健康、合理、有意义的课余生活是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最好的调节剂。“双减”落地后,孩子的课余时间多了起来,家长可以安排各种各样的活动来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除了常规的亲子共读、家务劳动、体育锻炼等选项,还可以多让孩子看晚上7点中央一套的《新闻联播》,了解国家大事;带领孩子走亲访友,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根据孩子的兴趣特点安排文化、艺术、科技等方面的拓展活动;鼓励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等。
问题2:“双减”政策落地后,孩子的作业少了,周末在家孩子不就只知道玩耍了吗?
▲广州市黄带润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
当前,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学生整天埋头于作业,睡眠不足,又缺乏锻炼,体力下降。现在学生中近视眼众多,许多成年人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少龄化。这样下去,国民体质下降,令人担忧。把周末两天不补习的时间,分配给音乐、艺术、体育类的学习。在无学科学习压力的环境下,让孩子真正做到在“play”中学习艺术,让孩子拥有快乐的童年、创新思维及艺术视野。其实,负担减轻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心情舒畅了,学习效率会提高,学习成绩会提升,学生会享受到学习的愉快,童年的幸福。
▲广州市黎颖桃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
对于学有余力的孩子,双休日可以在美育方面有所追求,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去学学唱歌、跳舞、画画等课程,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艺术素养;也可以去户外亲近大自然,去听听鸟儿的声音,闻闻花儿的香味;也可以来一场农家乐,让他们去抓鱼、赶鸭、烧烤,玩得浑身脏兮兮,享受童年的乐趣;还可以带孩子参加运动比赛,体验奔跑的乐趣。等到小长假及寒暑假,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先制定一个课余计划,合理安排时间,进行学习、运动、娱乐活动。学习上适当预习新的学习内容,体能上在家进行适当的运动,也可以根据孩子兴趣,参加野营、探险等户外活动,以及社会实践等活动。当然,在假期中,也要注重让孩子养成一些好的习惯,比如阅读的习惯、运动的习惯、劳动的习惯等。
家长自发组织孩子们利用周末去广州城市公园展览馆参观
▲广州市黄翠婉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将书本上的知识和实际相结合,我们推荐学生家庭利用周末,前往广州或周边的名胜风景或研学基地进行参观或研学,比如前往省、市的科技中心或博物馆进行科普实践,到著名大学校园或各大公园进行人文采风和自然之旅,前往各类革命博物馆、历史纪念馆进行革命历史研学,这些优质短线打卡点值得我们一游。在研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先通过家庭会议决定出行探究地点、研学主题活动,可以更多放手让孩子来设计行程、进行活动策划。每次研学后,可以通过朋友圈或光影日记的方式,记录精彩瞬间和行走感悟。通过这样的方式,既可以让家长一起更多地接触和亲近自然,愉悦地了解地理、历史、建筑、文学、民俗等多个方面的知识,也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主探究能力。
▲广州市郑蕙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
可以每周召开一次家庭会议。首先,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轮流致谢,感谢每一位家人为家庭所做的贡献,赞美孩子做的方面,也让孩子说说父母做得好的方面,营造一家长互相仰望的氛围;然后分享一段之间以来自己的收获、困惑或者商议家庭大事,比如就“这个周末,我们家如何安排?”大家各抒己见,达成共识;最后是家庭娱乐(游戏)或分享美食。家庭会议由家庭成员轮流主持和记录,每次15-30分钟。家庭会议能较好地实现家庭社会化教育功能、情感交往功能、休息和娱乐功能,增加乐趣,愉悦身心,促进健康。
问题3:“双减”后,孩子和父母相处的时间更多了,怎样让亲子关系更融洽呢?
▲广州市赖海虹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
没有了补习班的挡箭牌,意味着家长要花更多的时间陪孩子,而陪孩子这件事情,到底是负累还是乐趣?这个,可能就需要家长自己的修行了。建议通过系统的学习和提升,一方面让自己与孩子沟通的能力提高,好好说话,减少说教、批评、命令,而是像两个好朋友一起相处时,自然会轻松愉快的多,当孩子与家长相处愉快时,自然叛逆的行为也会减少。另外一方面,就是把焦点多放在自己的感受上,而非孩子没做到的点上。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也需要别人,特别是自己父母的尊重,所以当家长把关注点多一些放在自己身上,多觉察自己的感受、想法,才可以更平和地了解孩子、支持孩子。在完成以上两方面后,亲子关系将会大为改变,此时,若家长再与孩子一起并肩作战,迎接学业挑战,自然水到渠成。实际操作中建议做到以下几点:
和孩子共情。为了减少长时间相处中亲子矛盾的产生,父母要做到换位思考,与孩子共情。家长可以和孩子聊他们喜欢的话题,分享他们的快乐,做孩子的“同路人”;关注他们的困惑,给予必要的帮助、鼓励和支持,做孩子的“知心人”。
允许孩子表达情绪。父母应允许并引导孩子恰当、充分地表达自己的各种情绪,尤其是愤怒、伤心等负面情绪,让孩子的情绪得到正向释放。这样,孩子身心舒畅,也更愿意接受家长的教育,亲子关系更为融洽。
广州举办第十二届青少年绘画大赛
问题4:“双减”政策后,孩子课余时间多了,经常玩电子产品,怎么办?
▲广州市周丽霞家庭教育工作室、广州市谭遇芳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
孩子沉迷电子产品的问题是一个时代问题。无论是否“双减”,家长都需要了解初中孩子玩电子产品的原因,共同商量好对策。
孩子沉迷电子产品可能有以下原因:1.学习压力大,手机资讯丰富鲜活,能减压放松;2.现实生活空虚无聊,手机游戏乐趣多;3.现实生活里没有成就感、安全感、归属感,玩游戏可以找到的成就感;4.平时缺乏父母的陪伴,手机上有很多朋友;5.整个大环境的影响,父母和周围的人都在玩手机。
孩子接触电子产品,宜疏不宜堵,完全不接触对孩子的成长也不利,可在规定时段或孩子有进步时作为奖励,让孩子玩一玩,在给予孩子电子产品前,都需要和孩子制定好使用电子产品规则,如使用时间(工作日30分钟,周末1小时)、使用前提(完成当天学习任务)、查阅内容(绿色上网)和违规/超时的处理方式等。家长同时,家长还可引导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体育锻炼,当然,家长尽量做好榜样,放下手机,多读书、多陪伴孩子,周末多和孩子户外走走。无论是否“双减”,科技年代,孩子也可以通过网络增长见识,有利有弊,只要家长引导得当,就能发挥电子产品更多优势。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刘晓星 通讯员:穗教宣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庄小龙、王维宣、廖雪明、陈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