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广州奋斗者③ |我们,终将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在广州海珠琶洲东部,有一个占地15万平方米的创新型产业园区——工美港。这里有380米长的珠江江岸线和5万平方米生态岛,经过两年发展,由过去的金属加工厂、玩具加工厂变身成为以数字创意为核心的双创园区。“业态年轻、企业年轻、从业者年轻”是工美港的显著特点,这些年轻奋斗者又进一步激发园区活力。
目前园区已有入驻企业110家,中小微双创型企业占比92%,从业人员超5000人,年产值150亿元,年税收突破4.5亿元。记者走访工美港内不同行业的奋斗者,讲述他们的奋斗故事。
“这里聚集了一群因意义而出发的年轻人”,这是镌刻在北辰青年大门旁的一句话。走进办公室,他们的口号更抢眼:“我们终将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2012年,宋超与几名中山大学的同学共同创办了非营利机构北辰青年,从一些小而有意义的活动做起,帮助焦虑迷茫中的年轻人找到方向。
“北极星”:帮助青年找到自己方向
宋超目前在B站上有超过10万的粉丝,在一条有88万点击的视频里,他分享了自己怎样在内向、不喜欢社交,甚至不够自信的状态中彷徨,直到通过自我复盘建立自己的价值观和评价体系,希望帮助看到视频的青年朋友成为开朗、有自信心、从容淡定的自己。
北辰青年的创办,便缘起宋超帮助青年朋友的故事。2012年初,即将本科毕业的宋超和中大辩论队的伙伴们到云南省澄江县短期支教帮扶,在当地做了30多个学生的家访后,宋超发现比起物质的帮助,同学们更喜欢问:“哥哥姐姐,你们读书是为了什么呀?你们未来想做什么呢?如何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
云南之行让宋超和伙伴们注意到年轻人多样化的精神需求,回到广州后不久,宋超和几个伙伴就创办了北辰青年。“北辰”出自《论语》,是北极星的意思,“天上星星是会转的,但北极星不转,而我们在大海里航行总是要找北极星在哪”。宋超说,成立北辰青年的初衷就是为了帮助迷茫的青年找到方向,通过召集青年人开展同辈交流活动,疏导焦虑和职业困惑。
线上线下累计开展超千场社交成长活动
2016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精神感召下,宋超开始以商业化方式运营北辰青年,正式注册商业公司,朝着“青年文化社群”方向发展。为此,宋超付出了很大的勇气,他的妻子是公司的第一名全职员工,宋超随后也放弃了知名律所的工作,全心创业。这个决定需要很大的勇气,宋超说有两个契机。“在律所工作时,一个在外出差的晚上,我跟自己进行了一次对话,得出的结论是,我希望全心投入到北辰青年的工作中去。不久之后,我们在投资人那里拿到了第一笔融资,这笔钱可以让我们团队挺一年,还是可以给自己发工资的。”
五年来,宋超和他的创业团队确定了18-30岁的青年为主要服务群体,以此打造了“YES GO行动”“有趣人类实验室”等社交成长活动,线上线下累计开展超过1000场,累计20万人次参与。“用各种有形无形的产品和服务去满足青年人多样化的精神需求”,宋超说这样的评价是对他们莫大的肯定。
“YES GO行动”是北辰青年的主要盈利活动之一,宋超介绍,每期行动要求参与者在两个月的时间,完成有趣而充满意义的挑战,涉及公益、艺术、生命、创意、演讲等领域。譬如:在专业导师带领下,学习舞台艺术登台表演;组建模拟公司并接受24小时的商业挑战;策划一场创意活动;了解100个不同的职业到底在做什么……
宋超会一起参与到活动中,接触了大量年轻人后,他也收获了不少感动。
“我记忆深刻的有两个同学,一个是在中大毕业后,他特别想到酒店一线工作,别人都不理解,但他在参加完行动后,去到了酒店一线。另外一位是内向的博物馆讲解员,他想挑战自己,在参加完YES GO后去了一家电梯营销公司去做销售。”宋超认为,他们变得有勇气改变,是因为在这个项目里被看到、被认可,这是青年人需要的东西。
除了是创业者,宋超也是丈夫、儿子、父亲,他说自己尽可能让工作不牺牲太多家庭时间。他的方法是在本子上排好所有工作日程,一有间隙就安排与家人的相聚,陪父母吃顿饭,陪女儿读书,见缝插针安排好。
琶洲,是一个奋斗的好地方
盈利保证了宋超的创业公司成为一家有社会使命和社会责任感,也有着明确清晰的商业模式的公司。2021年5月,宋超的创业公司获得A轮千万级融资,他们的总部也搬到了琶洲工美港。“新港路是我非常有感情的地方,上学时我们通过地铁站去进一步认识广州,万胜围就是重要的一站,当然现在的琶洲变化太大了。从商业上来说,我们需要去到一个更有活力、同行公司更多一些、更接近创业中心的地方,海珠消费类和文创类的企业非常活跃,所以我们来到这里。”宋超说工美港自然环境很好,不仅是一个办公场所,还是一个青年人聚集的地方,有球场有展览,有点一站式服务年轻人的感觉,是一个奋斗的好地方。
对宋超来说,致力于“帮助青年人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是一件很有价值感的事情。但企业成长的过程总有不少难关要面对,他说优秀、年轻的团队也让自己更有奋斗的动力,“希望我们每个人通过努力,都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海珠区累计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47家
海珠区充分整合中心城区的地理位置优势、高校院所云集的科研创新优势、创新资源加速汇聚的时代优势,围绕“一区一谷一圈”(琶洲试验区、中大国际创新生态谷、海珠新活力文商旅融合圈)的战略发展布局,积极整合社会力量,采用“绣花”功夫推进区内旧厂房、旧物业、旧村社更新改造,累计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47家,众创空间31家,培育了一批高质量创新创业主体,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629家,其中“四上”高新技术企业298家。打造广州市首个公益性创业服务空间“海珠创客坊”,为高校毕业生创业者、港澳台及海外创业者以及社区创业者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创业项目对接培训及后续服务,建设中山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等载体,累计入孵实体1433家,带动就业11464人。为支持创新创业发展,海珠区全面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以“助力企业做加法,产业政策做减法”为导向,对原有的产业政策体系进行梳理重构出台海珠创新岛十八条,建立覆盖企业创新、新兴产业发展、载体建设、平台建设、创新资本、创新人才的政策体系。
兴趣催生“红小豆”
朱芷仪
“九五年动画”创始人
制作出原创动画大IP“红小豆”,三年四季动画在豆瓣上评分高达8.9,深受年轻人追捧,天使轮投资就来自B站……一系列的威水来自广州九五年动画,它的创始人和主创者朱芷仪是一名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影视动画专业的“95后”女孩。不到4年时间,九五年动画从5个人的初创团队发展成为有50多名成员的专业动画创作企业。
26岁的朱芷仪既是老板,又是动画的监制和编辑,她带领团队,从自己的兴趣出发,打造了“红小豆”这一原创动画IP。“在广美读书的时候,身边创业氛围浓厚,很多师兄师姐都通过创业实现个人价值,于是我一毕业就投身创业。”朱芷仪是一名深圳姑娘,选择一直在广州创业,她说最大原因是因为广州高校众多,有很多优秀的年轻人,特别是美术动画方面人才济济,九五年动画有约六成员工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
随着“红小豆”知名度不断攀升,九五年动画的队伍迅速壮大。作为老板的朱芷仪认为要发展最重要的是持续生产出好的作品,团队致力于打造具备国际化基因的中国原创动画IP。“红小豆”具有鲜明人物性格特色的动作和配音,创作者想要传达出的是一种简单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我们除了‘红小豆’这个大IP,还十分鼓励新人创作新的作品。”在打造好作品的基础上,朱芷仪也设定了运营规划:以IP运营为核心出发点,集合创意感、故事性两大竞争力,推动国产动画IP的文化输出,实现了内容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和谐双赢。
无例可循 自己摸索
伍世智
智达盛世创始人
伍世智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研究生毕业后一直从事发动机研发工作,热衷于汽车技术的研发。“从事发动机研发时,我就自己钻研把氢能源应用在汽油发动机上,这个事情没有先例可循,但我深信其前景,7年来一直深耕于此。”2017年,他创办了智达盛世(广州)氢能与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目前是将氢能源应用在传统燃油车的行业领先者。
伍世智带领的SENZA团队的研发方向是将高效制取氢气技术应用在传统燃油汽车中,让汽车可以得到动力性能提升、油耗降低、换挡顺滑的效果。“这个项目在全球范围内是没有任何成功案例可以参考的,所以整个研发过程也没有导师可以提供指导。大至整个研发方向和进度的把控,小至每一颗螺丝的选用,都需要自己去摸索和规划,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考验。从研发概念到产品正式进入市场,真的是因为梦想的力量、团队的互助,让我一步步克服困难坚持下来。”
伍世智直陈创业之初的困难:“新产品的研发需要购买大量的材料,租用昂贵的实验室。”项目启动不久,他就花光了自己手头上所有积蓄,但是资金还是远远不够支撑实验继续进行,一度是向亲友借钱购置材料。熬过了实验这道坎,产品初步研发出来后,需要安装在大量社会车辆上进行试错,进行软硬件优化调整。硬件上把材料、工艺的标准做到极致,软件上不断优化控制逻辑,使数据能更好地匹配每个车主的驾驶习惯。“在各种不同路况驾驶,甚至通宵达旦在山路试车是常有的事,动力是汽车最珍贵的灵魂,我们就是要实现用科技的力量让用户的爱车都变得更加强大。在我们的努力下,一步步见证产品体积越来越小,安装越来越方便,效果也越来越好。”
一杯咖啡 沉淀三年
王建宁
浅原咖啡创始人
在工美港,有什么不能错过?大众点评上全市排名前列、琶洲排名第一的浅原咖啡吸引了很多市民专程前来打卡。这家主打精品咖啡的咖啡店是最早一批进驻工美港的商家,迅速出圈,成为网红店。“80后”广州人王建宁是浅原的创始人,本身从事互联网行业,也是一名连续创业者。“上个月我互联网的办公室已经退掉,现在基本上等于咖啡是我的全部事业”。
投入咖啡这个事业,王建宁考虑了三年。他在2016年真正接触到第一杯精品咖啡,随着对咖啡的深入了解,个人对咖啡的未来非常看好,经过了三年的深思熟虑,2019年9月,创立了浅原咖啡,团队成员包括互联网创业伙伴,还有几位广州咖啡圈内的佼佼者。为什么将店设在当时还比较偏僻的工美港,他解释:“我本身擅长数据分析,经过调研发现,一个社区咖啡店,想养活自己没问题,但要支撑一个团队就很难了,所以在老城区,主要还是个人经营的咖啡馆为主。要养活一个团队,最靠谱的选址就是商务区,但铺租也是非常高昂的。有朋友推荐了工美港,当时这里什么都还没有,但我看中琶洲未来的规划,当时琶洲咖啡馆数量还不多,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本来预计至少一年内都无法盈利,但实际上比预想要好。”
因为太受欢迎,浅原去年在市中心区庄开设了分店。王建宁还带动伙伴们参加咖啡比赛,店里摆满了各色各样的奖杯奖状,“我相信大部分的创业者,倾尽自己的心血,都是为了自己经营的小店或者品牌能‘活着’,我奋斗的目标比较简单,大家能认可浅原的咖啡,收入能养活这班热爱咖啡的小伙伴我就知足。”
统筹/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夏强、陈雅诗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廖靖文 通讯员 曹思珺、阙鲁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