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边小桥大师做!贝聿铭之子让珠江畔焕发新生机
大洋网讯 水清岸绿、船只游弋,在五道并行的广州市阅江路碧道上,有一条跨涌小桥静立在蓝天碧水间。每天在此散步、跑步、骑行的市民可能不知道的是,这条看似低调的小桥是世界建筑大师贝聿铭之子、美国贝氏建筑事务所董事长贝建中的作品。贝建中将这座桥视作一座雕塑,通过精密的几何构型将小桥变成了珍贵的“珠宝”与沿江最重要的景观之一,重新激发江畔的空间活力。
缘起:河涌口打断碧道连续性 行人需绕道800米
秋日羊城清朗的天空下,碧道两旁草木掩映、鲜花盛开,景观设施错落有致,有轨电车伴身而过,将花城的生机与活力,展现得淋漓尽致。2020年6月,阅江路碧道示范段一期正式开放,以其高品质的滨水空间和齐全的配套设施成为市民、孩子休闲和游玩的好去处。阅江路碧道以“阅江汇客·都市生活”为理念,致力建设凸显广州特色、服务于周边地块发展需要、展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形象的滨水空间。
阅江路碧道还首创“五道并行”理念——“水上游道+健康漫道+观光跑道+骑行车道+有轨电车道”,强调“五道”无障碍贯通,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感。然而琶洲大桥以西的碧道沿江段,东西走向遇到一处河涌口,不仅打断了碧道的连续性,还影响行人的顺畅通行。按照原有设计,碧道将因河涌口而被迫作出转折设计,行人需要绕道800米避开河涌口才能往返碧道的东西两段。空间上的阻隔,导致滨江空间活力丧失。
考虑到这是阅江路碧道沿线最大的慢行断点,在这样的一个既特殊、又典型的景观空间,桥梁不仅是连接两岸的交通设施,也是与环境和谐共生的艺术品,非常有必要设计一座高品质的景观桥。因此,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邀请到北京中国银行总行办公大楼、苏州博物馆的项目负责人和主创建筑师贝建中亲自操刀景观桥的设计,并将之列为2020年“身边项目,全民设计”的试点项目之一。
设计:实现骑行、慢跑、漫步三道贯通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其实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我们希望贝建中先生能参与到‘身边项目’中来,而贝建中先生选中了阅江路这个项目。”几年前,贝建中曾来到广州,对珠江新城和琶洲地区进行过考察,珠江两岸国际化的景观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给他留下深刻印象,阅江路的跨涌小桥成为他在广州的第一个作品。
因为疫情的限制,真正开始做设计时,贝建中无法亲身来到广州。负责阅江路碧道总体设计的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通过视频和远在纽约的贝老联系,贝老克服了时差和距离的困难,在线跟我们漫步滨江,仔细观察和询问碧道的细节。”这样的视频会议,前后开过十多次,最终贝建中及其设计团队决定要建一座兼顾慢跑、骑行、观景的跨涌桥,他希望市民在桥上不仅仅是匆匆通过而已,还能驻足观赏江景,还能坐在桥上背靠桥身放松休息。
贝建中及其设计团队在解决途经此处的行人需绕行的空间难题的同时,还针对骑行、漫步、跑步三种不同的使用需求,设计了转弯和高度不一样的组合型桥梁。实现骑行、慢跑、漫步三道贯通,给游人带来更好更顺畅的沿江亲水体验。在材质的选择上,设计团队则采用经典的木质与混凝土的软硬碰撞来增加建筑的张力。桥体中央脊柱的支撑端采用混凝土结构以增强其锚体固力;桥面主体则被木质所包裹,原木打造的温和质感,使得整个桥梁的建筑虽体量厚重却线条流畅,提供给行人更舒适顺畅的感官体验。同时设计团队还在两侧较高的拱位上“凿空”,自然形成了适合人体尺度的景观座椅,提供别样的停留体验,为桥梁融入休憩社交的属性。当漫步桥上,行人可以停留落座,欣赏珠江的美景,体验桥上的休闲互动场景。
建成:从细微之处实现广大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20年,跨涌小桥和阅江路碧道一起顺利建成,碧一江春水,道两岸风华。如今,来往着的有骑着滑轮的孩子、跑步的青年、散步的老人,沿着江边一路前行,再无阻断;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自然生态碧道正在不断延展,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正加速释放。不仅刷新城市品质新高度,市民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幸福。
琶洲大桥西侧景观桥成了融合市民活力和城市美学的基础设施,从贯通到连接,在珠江之畔的“断点”因桥而变,激发都市水岸景观的蓬勃生命力。为城市营造舒适、优质的空间环境,让人放得下脚步、经得起品味,不断从细微之处实现广大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优质设计为高质量发展做出有历史意义的探索,推动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和“四个出新出彩”。
设计师说:江边的“珠宝”展示珠江独特风光
贝建中将这座桥视作一座雕塑,通过蜿蜒且精巧的几何构型为桥梁增添了灵动与张力,在满足其高效功能性的同时将其视觉与空间体验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表示,尽管这座景观桥的尺寸不大,但在经过精密的几何构型下,使这座小桥变成了珍贵的“珠宝”与沿江最重要的景观之一,重新激发了珠江畔的空间活力。
贝建中说,桥的主要目的当然是连通两岸,但是桥的意义绝不仅限于此。正如卞之琳的诗《断章》里所描写的那样:“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立于桥上,你与我,我与景,是看与被看的关系,流动的轮廓,空间和光影,皆是如画的风景。
中央跑道是竖直向上挑起的曲线,形成的坡度变化让行人的视线可以微微仰视或俯视,多种情境和氛围在桥中被交织在一起;而两侧较为平坦的桥面则是漫步与骑行道,路径由东西两侧向中心位置收窄且缓缓上升的曲线,给予了视觉上的张力与对比。
此外,小桥的灯带被藏于护栏杆中,当夜幕降临时,灯带将整个桥体路径打亮,远远望去,碧水潋滟,华灯闪烁,犹如轻盈的光带划过夜幕。桥梁景观亮化设计的融入就像花朵的绚丽烂漫,夜色中整座桥犹如横跨于河涌上的一道绚丽的彩虹。
街坊说:“各行其道”安全又惬意
许先生住在附近,他告诉记者:“一年多来几乎每周都到江边跑步,每次都会经过这条小桥,我还觉得这桥挺有意思的,把跑道专门设计一个凸起的弧度,与旁边的行人道、车行道分开来,挺有心思的,没想到是大师作品。”许先生表示,阅江路碧道最好的地方就是“各行其道”,跑步、散步、骑行等不会互相碰撞,既安全又惬意。
带孩子在碧道上玩耍的刘女士告诉记者:“这里的环境好,空气好,交通又方便。有轨电车就在旁边,还能晒到太阳,比室内的游乐园更适合孩子。”刘女士表示,小桥最好的地方就是设计了供人休憩的空间,“孩子在旁边疯玩的时候,我可以坐下来看看两边的风景、看看江上的白鹭。”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杜娟 通讯员 穗规资宣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苏韵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