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改造,大民生:老社区五彩蝶变,雨打芭蕉落闲庭
大洋网讯 五彩蝶变,雨打芭蕉,在荔湾区老牌社区周门,社区广场即将迎来全新面貌,不仅有创意内涵丰富的设计,还将增添实用的便民设施,让居民充满了期待。这是广东省设计师进社区暨广州市老旧小区改造“大师作·大众创”活动中其中一个“大师作”项目,由“汤+杨工作室”两位主持设计师携手打造,将采用“五彩蕉韵”主题,目前项目已经完成整体方案设计,即将进入施工阶段。
本次活动由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主办,广州市城市更新规划研究院等单位承办。自活动正式启动以来,受到了各方关注和热议,其中“大众创”活动投稿截止日期于11月15日结束。之后,将会选取5处典型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开展社区设计征集及改造方案征集,由公众投票和专家评审评选出最终优胜者。
变化:老社区焕新彩,新型但又保留传统特色
周门社区是荔湾区历史最悠久的社区之一,在当年其他社区还没有公共活动空间的时候,周门社区已经配置了公共活动广场,这在当时是新鲜事物,也是广州为数不多配套了公共活动广场的小区。
“当年周门有了这个社区广场,可是羡煞许多人,很多人还专门来这里看个究竟,一些住在龙津路一带的居民还会专门来这里散步、休闲。”居住在周门的居民罗聪说,周门社区广场当时可威风了,远近闻名,名气可不小了,居民都引以为自豪。
可是,几十年过去了,时代的冲刷,周门社区广场的繁华光泽也在逐渐褪去。节点、场地设计精细化不足,车辆、流动摊贩乱摆乱放比较严重,垃圾收集点超负荷运作,周边环境相对拥挤、无序、脏乱……广场的疲态逐渐显现,环境的每况愈下,让居民看着揪心。再加上广场本来的空间缺乏合理规划,场地活力不足,居民的休闲和景观需求没有得到很好地满足,让居民对于改造升级广场的呼声也日渐提高。
“我们走进周门社区,感受到了这里作为广州本地传统历史文化的浓烈气息,如果能将这里的环境升级改造,设计出符合当地文化特色、又能满足居民生活需求的全新社区空间,将会让小区的人文内涵和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汤+杨工作室”主持设计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广东省勘察设计大师汤朝晖说,用微改造焕发老社区的荣光,让每一位居民都能共享社区美好生活。
荔湾作为广府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一草一木都有着“老广”特殊的情感和回忆。在这次周门社区广场的升级改造中,如何最大程度焕发社区新面貌,但同时又能保持社区原汁原味的历史风韵,让民生和实用真正落到实处,考验着设计师的智慧。
“在这个历史悠久的社区里,社区广场是居民共同的活动空间,我们希望通过设计和构造的微改造,在细节和点滴上,给居民带来更多的归属感,焕发生为荔湾人的自豪感。”“汤+杨工作室”主持设计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杨晓川说,原长廊、花池与树关系不协调,缺乏公共休闲娱乐设施,与场地两端的小广场、书报亭缺乏联系,这些都是阻碍居民有效使用广场,“我们需要思考怎样让广场功能与居民需求对接,让生活便利、环境优美、高质量生活能融入到微改造中,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落到实处。”
于是,通过无数次的深入走访、与居民聊天对话、实地记录,一个新型但又保留传统特色的设计方案,在设计大师的脑海里逐渐成型。作为国内城市设计、城市开发与规划管理领域的权威,汤朝晖和杨晓川两位设计师希望结合公共空间场地特征,制定创意新、功能强、特色浓、宜实施的优秀设计方案,推动周门社区公共空间品质提升,打造形态鲜明、功能多样、居民交互友好的文化休闲长廊。
美丽又实用,小空间也能焕发大作用
五彩缤纷的顶棚,造型多变得线条,清新的绿植,周门社区广场的全新方案,勾画出岭南园林中独具特色的“雨打芭蕉落闲庭”情境。
“设计方案以广东民间满洲窗的红黄蓝绿白为设计色彩基调,营造富有广府特色的生活美学空间和充满日常诗意的休闲场所。”汤朝晖说,这次方案,是众多方案中最为合适的一个,既能焕新社区的人文历史内涵,又可以满足居民生活最大需求。
方案中,小区绿树苁蓉,花坛高低错落,通透的可视感,让空间变得宽敞开阔。小区顶棚采用芭蕉的形状,延伸中不断变换着线条和造型,成为了小区独特的视觉符号。通过顶棚五种颜色的过度,广场也被分为了四个不同的功能分区,分别有阅读区、交流区、儿童区、休闲区。
通过微改造,社区广场“加持”了不少实用功能。在旧广场里,报刊亭挤占人行道,形象较杂乱,微改造后,报刊亭后移至长廊前端,使人行道空间完整,同时,将报刊亭与长廊进行整体设计,增设了阅读区,居民可以在这里借阅图书,同时还根据小区需求,巧妙地设计了快递柜,方便居民日常收发快件。通过不同的分区,实现了不同的实用功能,小空间也能焕发大作用。
在长廊周边,原本树木较多,遮阳效果好,因此,微改造中新建长廊保留原有树木,让树木成为长廊景观,充分利用树木遮阳,在部分区域形成树下小院。原本广场上景观与坐凳品质较差,无雨篷,廊子空间单一均质,为了照顾小区老人家和小孩的出行和日常使用需要,微改造中,增加了遮阳遮雨功能,并且考虑作为休息停留空间,提升景观价值并具备空间趣味性,用遮雨长廊将功能区串联起来,兼顾实用与趣味。
“希望充分利用广场的空间,让一切实用性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杨晓川说,在理解老旧小区改造中全方位的短板梳理,居民需要什么,改造中就补充什么,真正从居民需求出发,让居民得到更多生活便利。同时,每个功能分区都在原有空间的基础上进行微改造而成,不需要拆建,而是通过细节上的设计和调整,让原本的空间得到了充分利用,散发出全新的魅力。
低成本、高效率、高品质
老旧小区的公共空间维护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如何高效率、低成本、周期长,也考验着设计师的智慧。在解决周门社区广场的日后维护中,两位大师也通过设计给出了“妙计”。
“我们采用异形瓷片、不锈钢材料、混凝土,既能打造出芭蕉造型和色彩,建设和后期维护成本也较低,使用周期也很长,这将降低小区日后维护成本。”汤朝晖说,如何做到低成本、高效率、高品质,是这次设计中最重要的考虑,他认为,具备低建设和维护成本的环保实用性,对于老旧小区改造,将赋予更长的使用周期。
“人民群众满不满意,是老旧小区改造中的目标和检验标准。”杨晓川说,高质量设计,高品质生活,这是这次“大师作·大众创”活动的最根本宗旨。他说,从居民需求出发,根据实际需要设计,是这次周门社区广场设计的共识,也是围绕着“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通过精致的现代元素和本源的岭南文化相结合,将广府文化的特色和精髓,也能在当代设计中,诠释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时尚美丽。
“希望将来老旧小区改造中,能继续探索人居环境提升的发展理念,建设更高品质的生活环境。”汤朝晖说。
设计单位热情创作,市民充满期待
优秀方案将为今后的改造工程提供丰富的经验和宝贵的借鉴。
高质量设计是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以高质量设计推动城市品质提升,对提升城市发展质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加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深远意义。本次广东省设计师进社区暨广州市老旧小区改造“大师作·大众创”活动,主要目的为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立足小区及周边实际条件,积极推进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及智慧化改造,满足居民生活便利需要和改善型生活需求,强化老旧小区改造精品意识,推动营造整体化、精品化、景观化、特色化的社区空间,聚力老旧小区改造,推进公共服务覆盖群众身边的“最后一公里”。
根据活动安排,在“大师作”活动中,将由知名建筑设计大师选取三大类改造项目,为老旧小区诊疗把脉、挖掘痛点,进行“针灸式”设计,提升老旧小区人居空间活力,形成“大师引领、本土培育”的效应。
作为本次活动的另一个重头戏——广州市老旧小区改造“大众创”活动,涵盖了更广范围的老旧小区类型和特点,此次选取了海珠区滨江街中片区微改造、省轻工机械集团片区微改造、白云区黄石街儒苑小区、荔湾区白鹤洞街鹤园小区、从化区关围新村微改造五个项目,改造特色和要素各有不同。此次“大众创”活动之后,上述小区都将成为广州老旧小区改造的典型案例,为今后的改造工程提供丰富的经验和宝贵的借鉴。
目前,活动已经在各大设计单位中掀起了高潮,各大设计单位都派出强手抓紧设计方案。有本地设计师表示,希望能在活动中,发挥自身优势,设计出最佳方案,为广州老旧小区改造贡献智慧力量。不少市民也相当期待活动的开展,并且希望能早日看到改造成果。市民表示,通过活动能焕发大众对老旧小区改造的关注和热情,让大家为老旧小区改造出谋划策,一起建设我们更美丽的家园。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全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