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下的家校社合力 :“减”得有方向,“加”得有质量
大洋网讯 《家庭教育促进法》出台后,“依法带娃”怎么做?要么无,要么吼,亲子沟通困局如何解?11月27日,由广州市教育局和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家庭教育沙龙在广报中心举行。专家们齐聚一堂,共同为“双减”政策下的家校共育如何“减”得有方向,“加”得有质量建言献策。
“双减”为家庭教育赢得更多时间和空间
广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双减”政策的落地和《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凸显了家庭教育的三个价值导向:一是家庭教育要尊重儿童权利,把时间还给孩子。双减政策的落地,将为家庭生活和家庭教育赢得更多时间和空间,提供更多自主选择和自我掌控的机会;二是家庭教育要尊重人的发展规律,让孩子做回孩子。强调学校教育要严格遵循教育规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综合能力,更要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赋予家庭教育更具科学理性、更具反思觉察、更具长远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和智慧;三是家庭教育要融入家校社协同的教育生态圈,让社会共同孩子成长。立德树人不仅是学校的问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发力。真正减轻学生的“两个负担”,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凝聚共识,构建更为紧密有效的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体。减负不是减责,“双减”之下,家长更加不能掉以轻心。孩子的问题,其实就是家长的问题,教育孩子也是作为家长自我教育的过程。而教育到最后,在某种程度上讲,拼的都是家长的态度。教育路上,家长需要和孩子一起成长。
建议开设家庭教育专业
“没有家庭教育,尤其是没有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百般艰难;有了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事半功倍。”广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曾小军说。“有相关数据表明,我们需要300万家庭教育指导师。长远来看,家庭教育要专业化、科学化、规范化,需要专门人才。”曾小军建议,应在师范类、职业类院校开设家庭教育专业,为社区、中小学校、幼儿园和大学培养专门师资。
家庭教育专家张名源认为,在服务家庭教育工作中,家庭教育指导师的角色越发重要,而且是十分专业的工作,需要得到培训辅导等一系列支持,要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间做连接,在政府希望做、家长想做、学校能做之间找到结合点。他认为,学习问题、亲子冲突、心理问题、安全问题等是家庭教育亟需关注的方面,而在“双减”落地以后,学生心理辅导应走专业化路线,家长导师要进课堂、家庭顾问要进学校。
亲子沟通中耳朵比嘴巴更重要
不少父母在亲子沟通方面都遇到难题。对此,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广东著名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专家王玲表示,沟通时爸爸妈妈的耳朵比嘴巴更重要,要先学会听。“不是单纯教育,而是相互知晓彼此的想法”。父母应该是“协助者”,而不是摆着权威姿态的“教育者”。同时,要注意沟通方式,保持协商和讨论的态度。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番禺区大石中学教师、广东省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刘永志认为,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氛围,要了解孩子青春期的认知、心理、情感,要认真对待孩子的心理需求。在他看来,逆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而“逆反”也是家长给的定义。家长可以根据学校和老师给出的建议,开展家庭教育:适当参与孩子的学习生活,比如一起阅读名著,探讨书中角色;支持孩子去交更多朋友,帮助他们建立友情的情感系统;以成年人的方式鼓励他们参与家庭的各种事务,帮助他们建立亲情的情感支持系统。
“双减”之下父母应给予更多优质陪伴
广州市协和小学副校长谭遇芳说,直面“双减”,需要探寻家校共育新举措。“为孩子提供优质的陪伴教育,这是家长送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礼物。”谭遇芳建议,家长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亲子阅读,享受乐趣,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共同探讨学习,养成良好习惯,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提升孩子综合素养。此外,还要培养孩子劳动技能,增长孩子生活才干,磨练孩子的意志品质,懂得家长的辛劳。谭遇芳说,要注重生活仪式感,让孩子感受亲情、体验温情。注重家风传承教育。谭遇芳还特别提及,要充分保障孩子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如果孩子因身体或其他原因未能在就寝时间之前完成作业,家长应督促孩子按时就寝不熬夜,并告知任课老师,确保充足睡眠。
广东省家庭教育讲师团副团长祁丽珠指出,“双减”之后,家长要“适应、学习、改变、行动”。唯有适应,才能缓解当下的焦虑;其次,因为家长看待事情的态度和能力有限,才会焦虑,因此需要学习。“双减”之后,过重学习负担少了,有的孩子不知道如何安排时间,此时,家长一定要担好责任,行动起来。“之前家长疲于把孩子从一个补习班带到另一个补习班,现在亲子相处时间多了,家长又不知道如何和孩子沟通,此时容易出现家庭问题。只有家长自己学习了,才能根据孩子的生长发育特点、成长需求,去科学育娃。”祁丽珠说。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刘晓星、林霞虹、曾俊、谢泽楷、林欣潼、王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