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首发广州至老挝国际班列
大洋网讯 12月3日17时,中国-老挝铁路正式通车,广州首趟开往老挝万象的铁路货运班列也随后正式开行。17时28分,广州(增城西站)至老挝(万象)国际班列从广州增城西站缓缓驶出,经由磨憨—磨丁口岸出境,将于4天后抵达老挝万象。本趟班列共载72个标准集装箱,出口运输货物主要为机械设备、光伏材料、日用百货等,货重608吨,货值约1500万元,粤港澳大湾区与东盟经济贸易再添新通道。
运输时间缩短一半
拓展东盟国家陆路贸易通道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的服装、家电、轻工、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供应链、产业链部分环节向东南亚转移,生产资料、半成品、产成品等跨境运输需求逐步增大。为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接RCEP,在广州市委、市政府的指导和推动下,广州交投集团联合广铁集团、中铁国际多式联运有限公司,抢抓中老铁路开通契机,发挥各自优势,组织开行中老国际班列,优化和保障供应链产业链战略安全。记者了解到,广州到老挝万象,海运需要9-12日,开行中老国际班列后,铁路直达运输时间缩短至4-5日。
广东粤通铁路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韦经裕表示,作为中老铁路开通后粤港澳大湾区开出的首趟中老国际班列,该班列增加了粤港澳大湾区至东盟地区的铁路通道,对进一步完善了两地物流上下游产业链布局,加强区域之间贸易联系,让老挝企业和普通民众更好享受地区一体化发展红利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沿着铁路的开通,可以打通物流通道,之后包括物流、人流、信息流、资金流都会跟上。”韦经煜说。
“中老铁路的通车,对增进中老双边以及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具有重要意义。随着RCEP协定2022年初生效及中老铁路运行,为粤港澳大湾区带来更多更大的发展机遇。”增城海关负责人说。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班列集结中心
基本实现国际班列开行常态化
记者了解到,截至12月2日,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已累计开行国际班列34列,线路包括中欧、中俄、中亚、东盟。目前,班列运营线路已增加到中欧班列每周4列,中老班列每周1~3列,基本实现国际班列开行常态化。力争2022年开行国际班列300列,到202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时,将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打造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班列集结中心,为广州全面增强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建设“一带一路”国际大都市赋能,对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落实“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作为国家级重大项目,定位为‘通道+枢纽+产业’枢纽经济示范项目。”广州交投相关负责人介绍称,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内外部集疏运系统和现代流通体系平台、先进生产制造业供应链体系服务平台,建成后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性核心物流支点、枢纽经济培育先导示范区、科技创新和先进生产制造业供应链组织中心。
实现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开行国际班列从无到有
按照广州市委、市政府“把广州发展成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城市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城市”的战略部署,广州交投集团自项目启动以来,为推动广州现代流通体系高质量发展,坚持规划引领统筹谋划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助力“一带一路”倡议与“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在广州实施落地,并作为广州市唯一的市属国际班列组织平台,在铁路、海关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市国资委、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等上级单位的指导下,广州交投集团和广铁集团粤通铁路物流有限公司大力推动中欧、中亚国际班列开行扩量增效,实现了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开行国际班列从无到有的突破。
实现班列运行零阻滞,未来将为中老班列量身定制监管方案
国际班列开行,如何助力通关?在增城西站货运量不断增加,而黄埔海关在增城西站前期暂无正式海关监管作业场所的情况下,该关量体裁衣制定临时监管措施,引导企业将出口货物运抵新塘口岸码头办理报关、验放,充分发挥H986非侵入式检查优势一站式办结查验手续,通过对放行货物施加关封、定位车辆信息、做好轨迹核查等方式落实途中监管。与此同时,大力推进增城西站监管场所高水平建设,从场所建设方案、软硬件设施、管理需求、视频监控点位设置及审批程序等方面给予企业全方位精准指导。
“从9月24日启动建设,到11月19日通过验收审批,增城西站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建设仅用时37个工作日,真正实现班列运行零阻滞!”广州市综合交通枢纽有限公司国际班列业务负责人李思强说。
增城海关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为中老班列量身定制监管方案,同时加强与霍尔果斯、磨憨-磨丁等边境口岸海关的关际协作,完善增城西站铁路跨境运输业务进出境口岸海关关际协同保障机制,进一步提升了跨境贸易便利水平。“如果国际班列运行稳定,我们会派一个工作部门专门驻扎在这里,为国际班列提供监管通关的服务。”该负责人告诉记者。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卢梦谦、林琳 通讯员:广交投、濮宣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高鹤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