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全面开通的洛溪大桥,刷新记录、创造新速度……

大洋网讯 今晚,洛溪大桥双向10车道将全线通车,新桥旧桥一同“上岗”。这座33岁的桥梁,经过41个月的紧张施工,将以全新面貌飞跨珠江。

洛溪大桥拓宽工程包括建设新桥,在旧桥基础上,于东西两侧各新建一座三车道斜拉桥,在拓宽车道的同时提高设计时速,以大幅度提升通行能力。主桥设计为双塔双索面叠合梁斜拉桥,钻石型主塔高125米,主跨跨径305米,是广州市中心区首座大跨度叠合梁斜拉桥。洛溪大桥拓宽工程新桥建设中有什么亮点,克服了哪些难题?

刷新市政大型桥梁水中单桩成桩记录

据介绍,在施工组织上,洛溪大桥拓宽工程大胆优化主墩桩基施工设计,自2018年7月22日主桥水中桩基正式开钻以来,克服了倾斜岩面地质成孔难度大、变截面桩基施工难度大、噪音扰民管控难度大等多项难题,通过设备选型、工艺优化、样板先行,历时154天,以平均不足两天1桩的速度高效完成了88根水中桩基的施工,刷新了市政大型桥梁水中单桩成桩记录。

“跨江斜拉桥拓宽工程水中大型基础关键施工技术”获2020年广东省市政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20年5月1日,洛溪大桥新桥首节钢混叠合梁顺利完成吊装。

巧妙施工设计,围堰下放“一次合格”

记者了解到,在围堰施工中,项目现场的地层情况复杂,覆盖层均为硬质黏土,基底为高差2米的倾斜岩面,无法按照传统方法施工。

建设团队技术骨干多次召开现场讨论会,针对复杂的地质情况和迫切的工期要求,不断优化施工方案,在现场利用旋挖钻机加长臂勾机开挖基槽,钢围堰壁体在船厂加工拼装成整体,重量约为460吨。同时,利用驳船运输至现场,使用800吨大型浮吊完成吊装和下放。

据介绍,该方案既保证了围堰的下放标高要求,又节省了施工工期。“提高双壁钢围堰安装一次验收合格”获广东省市政行业协会“QC小组活动成果一等奖”。

2020年10月30日,洛溪大桥拓宽工程顺利完成了右幅新建桥梁的合龙。

最快以4天/节段速度迈进,主塔施工再创洛溪新速度

主桥设计为双塔双索面叠合梁斜拉桥,钻石型主塔高125米,主跨跨径305米。

记者了解到,与直柱型、H型主塔结构相比,钻石型主塔的构造和模板体系更为复杂,施工难度更大。为解决上述施工难点,参加技术团队反复推敲和优化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加大过程质量管控,严守安全底线,在高塔高性能混凝土施工中,细化质量控制措施,把好原材料质量关,严格执行精细化、标准化、智能化施工。对爬模采用全封闭安全防护体系,夜间施工采用节能环保LED灯带施工照明,作业平台执行7S管理制度,一系列安全管理措施为主塔高空施工安全保驾护航,主塔施工最快以4天/节段速度迈进,再创洛溪新速度。

钢梁吊装全力提速加码,179天完成主桥钢梁安装

洛溪大桥拓宽工程施工现场

洛溪大桥拓宽项目充分利用BIM(建筑信息化模型)技术的三维模型可视化功能,有效提升项目技术、质量及安全管理水平。同时,项目对BIM技术应用进了一系列创新,其中,优化了大型临时结构设计施工,将结构拆分成数量众多的小部件,进行数字化精确加工制造,从而有效节省材料,提高加工精度和质量。并且,模拟旧桥与新桥施工影响分析,利用BIM模型对主塔施工过进行模拟,对施工方案进行比选,即节约时间又提高效率。同时,利用BIM模型对桩基与地铁的位置关系进行了可视化施工模拟,对不同施工方案对地铁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

项目还利用无人机对整个施工场地及周围建筑物进行航拍,将GIS(地理信息系统)实景建模技术和BIM模型嵌套起来,不仅可以详细记录整个施工的动态过程,还可以通过计算机形象分析和展示来更好地辅助项目进行决策,以便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随时做出调整。

据悉,项目获全国第一届“市政杯”BIM应用技能大赛单项组一等奖、广东省第二届BIM应用大赛二等奖、“羊城工匠杯”铜奖等多项荣誉。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卢梦谦 通讯员:刘阳、陈洁珊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高鹤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