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渔业养殖面积和产值均居广州市首位
中国水产种业博览会在位于广州南沙的广东国际渔业高科技园揭开帷幕。(资料图片)
“渔”跃南沙,“种”立潮头。世界水产看中国,中国水产看广东,广东水产看南沙。广州南沙作为广东水产特色优势区,再次吸引了世界目光。
水产种业是现代渔业的芯片。12月6日,我国最高规格的科技论坛之一,水产种业及健康养殖中国工程科技论坛暨第十七期花城院士科技峰会(下称“论坛”)在广州市南沙区召开。
论坛以“原始创新 种业振兴 智慧渔业 助力种业”为主题,10位院士线上、线下同时聚焦水产种业,为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协同创新献计献策,助力“蓝色粮仓”种业振兴。12月7日第二届中国水产种业博览会也在南沙举行,重量级会议纷至沓来,凸显了南沙在渔业种业领域的硬实力。
2020年农业总产值排名全市第一,15个观赏鱼品种产销量全球第一、广东省罗非鱼良种场获得由全球水产养殖联盟(GAA)颁发的世界第一个最佳种苗场认证(BAP)、全国首个鱼类南繁基地在广州南沙开工……地处珠江出海口的广州南沙鱼虾甜美、河涌纵横交织如画,近年来正迎来农业领域的“高光时刻”。作为珠江出海口上的明珠,广州南沙是岭南水乡与蔚蓝海洋交融的象征。这里一头通过珠江母亲河链接珠三角腹地,一头通过广州港连接全球,大宗农产品在这里“买全球卖全球”。借多场盛会东风,广州南沙加快实施“湾区种业灯塔行动计划”,打造现代水产种业创新发展高地。一幅科技化、智慧化、绿色生态化的南沙现代水产种业画卷正在缓缓铺开。
十位院士齐聚 助力种业强国建设
本次论坛由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广州市农业农村局、南沙区人民政府主办,广州市诚一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广州南沙现代农业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市南沙区农业农村局承办,论坛聚集10位院士线上线下同时参与,共同为实现种业振兴出谋划策,破解种业“卡脖子”问题。
“这既是水产种业的一次高规格会议,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次值得铭记的聚会,在当前水产业转型关键时期,为下一步发展做出具有前瞻性的、科学的长远规划。”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崔利锋表示,科研技术的发展水平,将决定我国水产种业的进展程度。加大科研投入,加强技术攻关,是实现种业振兴的重要手段。
湖南师范大学副校长谢资清表示,本次论坛特邀多位院士专家对种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开展战略性与前瞻性研讨和交流,从战略层面探讨生物资源保护和“良种良养良销”的科技创新攻关策略。专家智慧火花的碰撞,必将为种业科技创赋予新动能,为推动水产绿色健康发展提供新方案,为打好水产种业翻身仗、建设种业强国作出新贡献。
世界渔业看中国,中国渔业看广东。广东是水产种苗第一大省。广东省委省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种业工作,实施粤强种芯工程,推动广东种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高庆营表示,广东省水产品的核心种源自给率达到95%以上,基本实现了“广东鱼用广东种”。“本次论坛集合了10位院士,是难得的高规格阵容,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行业影响力。”他认为,本次论坛对促进水产种业、水产养殖业等产业发展,以及实现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各位院士专家将更好地为广东省水产种业下一步发展“把脉”献策,为建设水产种业王国,打造水产种业南繁基地储备更多能量。近年来,麦康森院士和刘少军院士工作站已先后落户广州。他诚挚邀请更多的院士专家落户广东。
“此次大会在南沙召开意义非凡,多位院士齐聚南沙,不仅是对南沙渔业的认可,更是带来了十分宝贵的机遇。”南沙一家农业企业负责人表示,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各领域顶尖专家能为南沙渔业发展把脉,为种业振兴出谋划策,共同推进南沙渔业更快更高质量发展。
渔业种业“南沙力量”受瞩目 形成良种良养良销“南沙模式”
此次论坛上,渔业种业“南沙力量”受到瞩目。
在珠江出海口—广州市南沙区,近11万亩高标准池塘整齐划一、一望无际,池塘里跃动着丰收的希望……这里是广东面积最大的连片标准化鱼塘之一。2020年8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少军在这里成立工作站,今年年初全国首个以鱼类为主的南繁基地在这里开工,如今已出苗投产。
良种被誉为水产业芯片,为该产业的龙头,淡水鱼类南沙(南繁)育种中心将为湾区渔业带来强大的牵引力。南沙也借此亮出打造一流的水产种业“硅谷”雄心壮志。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12月6日,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少军在论坛上指出,种子是现代农业的芯片。“良种良养”是水产业的核心,“良种”是水产业的龙头,“良养”是水产业保障。“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前提下,如何让人民群众‘吃好鱼,吃放心鱼’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科研工作者仍任重而道远。”他认为,要打造以“政府+大型企业+科研团队”的全新模式,三方协同发力,发展现代水产种业,建立水产“良种良养良销”模式,促进与良种良养良销相关的科技创新攻关、基地建设、企业建设、市场建设,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和协同创新,为我国水产业做出积极贡献,有力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良种良养良销“南沙模式”已经形成。在淡水鱼类(南沙)南繁育种中心,院士团队研究的品种合方鲫抗逆性强、生长速度快、肉质好、蛋白含量高,在水产饲料营养调控、生态养殖模式等养殖全过程严格把控,从而形成“良种良养良销”的渔业科技创新产业链,形成了种苗到成鱼的生产闭环,确保生产环节质量安全。
加快实施“湾区种业灯塔行动计划”
打造现代水产种业创新发展高地
可爱的“I”黄抱枕、香蕉熊毛公仔、香蕉女孩卡通形象……12月6日,“软萌”的南沙标志性农业IP概念图首次亮相,当场俘获不少“芳心”。南沙农业IP以南沙的特色水果香蕉为原型,黄色的是香蕉、红色的是红龙蕉……这些将化身为可以“亲近”的文创日用品,吸引更多目光聚焦南沙农业,南沙通过植入文创IP在农业文化领域实现领跑。
如果说农业IP让人认识到南沙农业文化的“软实力”,南沙渔业种业“硬实力”更是让人眼前一亮:拥有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水产类)10家、国家级水产良种场1家,广东省罗非鱼良种场获得由全球水产养殖联盟(GAA)颁发的世界第一个最佳种苗场认证(BAP),15个观赏鱼品种产销量领先全球……广州南沙作为华南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绿色健康养殖基地,渔业养殖面积和产值均居广州市首位,水产品优质品种产量、规模化养殖大户位居全市各区之首,渔业总产值占比超4成,2020年农业总产值排名全市第一。
广州市南沙区区长董可在致辞时表示,水产种业是现代渔业的芯片,是渔业的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近年来,南沙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原动力,突出“规模化”集聚、“集约化”发展、“科技化”引领、“绿色化”升级,加快实施“湾区种业灯塔行动计划”,打造现代水产种业创新发展高地。董可表示,希望更多的专家学者、企业、高校走进南沙,共建交流合作新平台,共谋水产种业新发展,共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去年,南沙农业总产值首次突破百亿元。今年,我们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有信心实现两位数增长。”南沙区委副书记段德海表示,下一步,南沙着力推动农业创新开放高质量发展。
南沙将打造涉农贸易双循环节点。南沙将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优势,依托南沙港航运物流和广州期货交易所,大力推动大宗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把握RCEP签署带来的新机遇,实现“买东盟卖东盟”,并逐步推进“买全球卖全球”,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探索打造涉农经济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节点。
同时,打造大湾区农业创新产业基地。立体化全产业链生猪养殖工厂实现生猪养殖、屠宰加工、循环利用一体化;鱼菜共生4.0项目实现农产品的工厂化生产;数字渔场项目开创无人值守智慧养殖新模式。目前预制菜产业龙头企业年产值超亿元有2家、超千万元有9家。接下来,还将引进年产值35亿元的恒兴集团预制菜产业园项目。
南沙还将打造湾区种业灯塔。继刘少军院士工作站、华农广州渔业研究院等知名研究机构和企业落户,南沙还将着力推进广东畜禽种业集团(华农温氏科技创新中心)、中国农业华为数字种业研究院、省种业集团创新研究院等一批创新项目,深入实施湾区种业灯塔行动、创建种业创新示范区。
最后,南沙将打造现代都市农业典范。打造农业+旅游、+文化、+科普等1+N模式,提升都市农业的品质与活力。打造南沙明珠农业公园,丰富“吃、行、游、购、娱”等要素,给湾区市民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文/耿旭静、董业衡、南宣 图/苏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