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江区瓦屋乡:“稻+渔”让一亩地开出数朵“产业花”

“这一片试验区种植的是油蔬两用型的宝油150油菜品种,这种油菜抽薹早、薹茎粗壮,可做蔬菜食用,同时其含油量高、耐密植、株高适中,适宜轻简化机械化栽培生产。那一片花为粉色、白色的油菜,不仅能观赏,产量也相当可观。”

日,铜仁市碧江区瓦屋乡司前大坝的油菜陆续绽放,迎来了不少赏花游客。而在大坝产业观光道旁的油菜地里,农技人员正在分区负责检查、记录油菜和油菜套种食用菌的生长情况。

以资源赋能,巧算增收账。瓦屋乡副乡长滕帆介绍,年来,立足千亩坝区良田,瓦屋乡积极与科研单位合作,反复调研试验,选择“稻油轮作”模式,让土地增值、农户增收。为进一步提升坝区亩产值,该乡探索采取“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发展轮作油葵,套种食用菌、珍珠花生,实现亩产值翻倍增长,同时也成为了远闻名的农业观光旅游基地。土地的高效利用,让一亩地开出数朵“产业花”。

瓦屋乡实行“稻油轮作,一地多金”的做法是我省坝区农业的主要生产模式之一。同时,发展“稻+渔”生产也在全省农业耕作模式中备受推崇。

日,从江县刚边乡正村鱼苗鱼种繁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负责人龚青春正为今年的春耕生产铆足了劲,他说:“我们要全力保障鱼苗的安全繁育不受气候影响,为稻田提供健硕的鱼苗。”

该合作社基地是被列入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的从江田鱼发源地,由当地农户保种繁育。“我们种植再生稻,一年可收两次稻谷。此外,我在自家稻田里投放鱼苗,每年可销售4000多公斤鱼,再养一些鸭子,一亩田比单种水稻的产值要高出两三倍!”龚青春一边算着增收账,一边查看种鱼。在他看来,这些鱼是大伙增收的关键所在。年来,该基地与省水产所开展了从江田鱼与福瑞鲤2号的杂交选育工作,已获得F1子代,丰富了鱼类品种,提升了鱼产品品质。

稻田养鱼是从江县发展传承“稻+”模式的宝贵实践经验,因生态绿色、成本低、易管理、投资少,也是当地进行农田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

如今,全县科学推广稻鱼鸭复合系统生态种养模式。共发展稻鱼鸭核心种养面积达11.56万亩,创办“稻鱼鸭系统保护与发展技术示范点”25个以上,示范面积3000多亩,力争带动推广稻鱼鸭种养面积15万亩以上。

雨足郊原正得晴,地绵万里尽春耕。不管是水田或旱地,都展现出繁忙地春耕生产场面。在罗甸县逢亭镇祥脚蔬菜种植基地示范点,村民有条不紊地翻耕土地、设线起垄,鲜食大豆和鲜食玉米复合播种机沿着线路向前走,将玉米种与大豆一起种在地里。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是利用玉米大豆空间错位搭配,扩行增光,缩株保密,充分发挥玉米边际优势、提高大豆受光空间,通过大豆固氮作用,与玉米统筹协同发展,提升土壤肥力,达到稳定玉米产量,增加大豆产能的目的。”观摩现场技术人员介绍:“采用该模式,这一示范点预计亩产鲜食玉米1100公斤以上,亩增加鲜食大豆360公斤以上,按照鲜食玉米2.4元/公斤,鲜食大豆6元/公斤计算,预计综合亩产值达4800元以上。”

今年,农业农村部在全国16个省份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推广任务1550万亩,安排贵州省推广任务110万亩。我省高度重视,提前部署,超前组织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项目申报评审、及时下达技术推广任务,并多次组织省市县乡四级联动技术培训,确保完成国家下达我省的推广任务。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责任牢牢扛在肩。据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今年将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油料、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多种模式提高耕地利用效率,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力争完成粮食播种面积4156.4万亩、大豆播种面积347.6万亩的目标任务。(记者 邓钺洁 吴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