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添把火,广州国企资本运作加速度

广州国资对外投资再下一城。

近日,广州工控化工新材料集团驻茂名指挥部、广化化工交易(茂名)有限公司、工控新材料投资(茂名)有限公司三家机构同时挂牌成立。

作为广州国资第二家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广州工控的资本动向对于广州市产业布局具有重大意义。三家机构同时挂牌成立,把握化工产业从传统石油化工向绿色化工转型发展的“风口”,广州国资与茂名的联手目标直指“湾+带”联动发展的地企合作“样板”。

资源与资本的“隔空”对接,是茂名与大湾区国资国企合作的重大成果,也是茂名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产业带动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建设,广州国资在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中的力量正逐渐凸显。

广州资本“做客”茂名

“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入手,布局能源结构调整及产业结构绿色升级。”《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十四五”规划》(下称《规划》)的出台,对茂名来说,无疑将进一步促进绿色化工产业的发展。

作为全国最大的炼化一体化基地之一,茂名市石化产业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突出,已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石化高端产业。绿色化工产业变革渐成趋势时,茂名也在谋求自身的第三次产业迭代。

2020年,东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与霍尼韦尔UOP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新一代丙烷脱氢工艺技术将应用在茂名项目上,着力打造世界级绿色化工和氢能产业基地。而本次广州国资牵手茂名,也正是看中茂名优质的“乙烯裂解—有机化工原料—石化下游产品”产业链以及新材料产业聚集区。

自今年5月以来,茂名市政府与广州工控集团相向而行、融合发展,寻求务实合作,共同推动高效对接,频繁地互访座谈,从初次接洽到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只用了40多天时间。而此前茂名签约东华能源也创造了“茂名速度”。

服务企业的速度从一个侧面显示了城市产业转型的决心。为从传统石油化工向绿色化工和氢能产业转型升级,茂名不断牵手新的伙伴,在新的产业变局中加快塑造绿色化工和氢能产业链条。

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服务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和看来,广州乃至广东省未来都将进一步布局精细化工:“在精细化工领域,很多都是卡脖子的技术,茂名可以借助资本,将产业链与资金、人才优势结合起来,实现共赢。”

“三家机构挂牌成立有利于广州工控发挥产业优势、互联网平台优势,通过数字赋能,推动茂名石化产业与线上平台一体化融合发展,打造线上线下全产业链生态圈,实现优势互补,助力茂名支柱产业发展壮大。”广州化工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闫利表示,“这次与茂名的合作,不仅是企业和地方之间的合作,更是在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广东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大背景下,大湾区辐射带动粤西后发地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具体实践。”

产融结合聚焦“一带”

广州工控布局茂名,利用绿色化资源和产业链服务于企业产业版图,不单纯是企业的市场行为,背后逻辑与区域政策分不开。

立足于“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协调发展格局,“服务沿海经济带主战场”是广州市“十四五”规划提出的要求。相对于一般投资机构,产业资本兼具“产业”和“金融”双重属性,在项目获取、价值判断、风险控制、投后管理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

2020年11月,广州工控控股中国航发湖南南方宇航工业有限公司,积极促成在广州地区建设海上风电齿轮箱组装车间的设想;10月29日,广州工控与江苏润邦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润邦股份”)原控股股东南通威望正式签署股份转让协议,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广州市人民政府。润邦主营业务显示,公司主要从事海上风电装备、物料搬运装备、船舶配套装备等产品的设计、研发等,并且已形成“高端装备+环保”的双主业发展布局。

广州工控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千定也明确表示,将利用润邦的产业优势,拓展粤港澳大湾区的海上风电装备、港口码头装备以及环保业务的市场订单。

这意味着,广州海工装备产业链有望进一步完善。

在交通方面,广州工控和其他8家广州本土企业共同出资设立广州大湾区轨道交通产业投资集团,打造广州轨道交通机电产业“设备+安装+运维”一体化集成模式。

不断扩大产业版图服务城市区域定位发展的案例不仅局限于江苏与茂名的布局。广州工控几年间产业布局不断完善,为广州在大湾区更好地释放引擎作用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工控资本聚焦以高端装备、新材料、汽车零部件、轨道交通、家电为核心的5+X产业赛道投资,打造覆盖‘VC、PE、一级半市场、二级市场’的全生命周期产业布局能力,投资了地铁设计、华翔股份、嘉元科技、品高软件、云从科技、南网科技、九州一轨等一批优秀企业。”今年5月,广州工控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临时党支部书记、董事长左梁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下一步,工控资本将以“产业链+资本链”思维,充分利用好基金、VC/PE、混改、定增、并购、分拆上市、REITs等资本运作的七种武器,实现国有资本高质量发展。

国资“购物车”战果累累

“着眼长远,改革创新,加大混改和并购重组力度,加大国有资产盘活处置力度,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实现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陈德俊在市属国企亏损企业全面治理现场会上表示。

近年来,广州国资不断扩大完善产业布局。

除广州工控外,广州环保投资集团、珠实集团先后完成入主博世科、苏交科。

2021年年初,广州环投收购博世科;11月,控股股东广州环投集团出具《告知函》,广州市人民政府拟将其直接持有的广州环投集团84.9%的股权无偿划转至广州国发,并将以广州国发为载体,将广州国发更名并整体改组为广州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10月,广州珠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公告称,公司已披露苏交科(300284)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筹划向珠实集团非公开发行291421794股的股份(不超过发行前总股本的30%),珠实集团拟认购股份的相关事项。认购完成后,广州市人民政府成为苏交科实际控制人。

《广州市“十四五”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市国企控股上市公司达45家,而目前,广州全市国企控股的上市公司已经达到34家。

高频次的重组、并购背后,是广州加快推进国企改革、优化国有资本产业布局,推动国有资本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有机融合,实现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源性动力。

梳理广州国资从去年年末到今年的收购成果,产业分布交通、海工、新材料、环保、基建等方面。

资本布局的调整优化无疑将助力广州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同时,逐步加大新兴产业投资力度也将带动一批优势产业创新园区的崛起。

产业的升级、现代化都市圈的构建,都进一步增强了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引擎的功能,而广州国资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的布局,也将有望发挥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作用。

【南方+记者】马艺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