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将打造“一河+三山”一号旅游公路 实现郑州都市圈1小时通勤
近日,《河南省加快交通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河南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1—2035年)》公布(以下分别简称为《实施意见》《规划》)。其中指出,到2025年,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基本建成,“米+井+人”综合运输通道格局全面形成;到2035年,建成高品质出行交通圈,实现郑州都市圈1小时通勤、中原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在建设便捷舒适、经济高效的运输服务体系中,将打造黄河、大别山、太行山、伏牛山一号旅游公路等。
目标
县县通双高速,村村通4.5米宽硬化路
按照《实施意见》和《规划》,到2025年,我省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基本建成,“米+井+人”综合运输通道格局全面形成,基本实现县县通双高速、乡镇通二级路、村村通4.5米宽硬化路、高铁出行市市全覆盖、民航服务市市全覆盖、综合枢纽场站市市全覆盖,实现交通体系、物流枢纽与区域、城市、产业融合发展,初步建成枢纽经济先行区和交通强国示范区。
到2035年,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全面形成,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便捷化程度全国领先。建成高品质出行交通圈,实现郑州都市圈1小时通勤、中原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建成高效率快货物流圈,实现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率先实现“人享其行、物优其流”。智能、平安、绿色、共享交通发展水平全面提高,交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实现,人民满意、保障有力、国内领先的交通强省全面建成。
到本世纪中叶,建成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交通强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整体水平全国领先,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枢纽经济先行区和世界先进水平的交通强国示范区,全面服务和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河南建设。
明确
打造“一河+三山”一号旅游公路
2022年1月,省政府先后印发《河南省“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和《河南省“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枢纽经济发展规划》,提出构建旅游交通体系,完善机场、高铁站等旅游服务功能,推动高速公路服务区向旅游、消费等复合型服务区升级,完善“游购娱养食”一体化产业链。
实现这些目标,打造串联起高速、普通干线和农村公路、景区的旅游公路,对于完善旅游交通网络,加快交旅融合发展,显得十分必要。
河南一号旅游公路建在哪,一时也成为焦点话题。
在《实施意见》中,答案来了。我省提出建设便捷舒适、经济高效的运输服务体系,其中将加快运输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深化交通运输与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构建“快进慢游深体验”全域旅游交通网络,按照专用性、安全性、智慧性和环境友好型要求,打造黄河、大别山、太行山、伏牛山一号旅游公路,因地制宜建设一批旅游航道、旅游码头等。
同时,《规划》也明确指出推进交通与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围绕河南“一带一核三山五区”文化旅游发展格局,按照“专用性、安全性、智慧性和环境友好型”要求,建设黄河、大别山、太行山、伏牛山旅游公路,打造一批交旅融合型服务区,推进豫中、豫南、豫西南等通用机场群低空旅游发展,形成“快进慢游深体验”的旅游交通网,支撑“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化旅游品牌建设。
重点
“网中网”实现“人享其行、物优其流”
《规划》指出,到2035年,建成开放互联、便捷顺畅、集约高效、智慧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注意到,综合立体交通网可以说是我省交通规划的一张“大网”,是重中之重,织好这张“大网”需要多张“小网”的填充。这一张张“小网”在《规划》中也明确提出。
构建功能完善的综合立体交通网
以统筹融合为导向,着力补短板、重衔接、优网络、提效能,更加注重存量资源优化利用和增量供给质量提升。着力提升铁路发展水平,完善公路骨架网布局,民航、水运等其他交通方式并重发展,建成以铁路为主干,公路为基础,民航、水运比较优势充分发挥的综合立体交通网。
到2035年,河南省综合立体交通网实体线网(含铁路、高速公路、普通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内河航道)总规模约为34万公里,其中铁路1万公里左右、高速公路和普通干线公路4.43万公里左右、农村公路28万公里左右、内河航道3200公里左右;内河港口达到10个,民用运输机场达到10个以上,通用机场达到45个左右,区域性及以上邮政快递枢纽达到7个。
构建辐射全球的丝绸之路网
瞄准全球新坐标,加大国际航空、中欧班列、铁路水路出海通道建设力度,打造通达全球、辐射强力、方式多样的丝绸之路网,构筑海陆空立体统筹、东西双向开放新格局。
拓展空中丝绸之路,到2035年,郑州机场形成5条以上通达全球主要地区的空中货运大通道,国际及地区航线通达80个以上城市;强化陆上丝绸之路,力争到2035年,全省中欧班列国际运行线路数量翻一番,中欧班列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5万标箱;完善海上丝绸之路,优化铁路出海通道格局,强化内河出海通道,协调铁路、水路出海通道建设时序和标准,强化与海港、江港的运营管理合作,建立上下游多方位合作协调联动的发展机制。
构建联动全国的九州通豫网
建设全国新支点,加快运输机场、高速铁路、普速铁路、高速公路、内河水运建设,构建通达全国、高效快速、绿色集约的九州通豫网,拓展对外辐射联动发展新空间。
打造一枢多支的现代化机场群,到2035年,全省民用运输机场达到10个以上,形成以郑州国际航空枢纽为核心,洛阳、南阳、安阳三大重要支线机场为支撑,信阳、商丘、平顶山、周口、潢川、三门峡等其他支线机场为节点的“1+3+N”民用运输机场布局。
完善四通八达的高速与普速铁路网,到2035年,建成“五纵五横”的现代化高速铁路网,营业里程达到3500公里,建成“六纵六横”普速铁路网,营业里程达到5000公里。
建设通江达海的水运基础设施,打造布局合理、保障有力、量能匹配的港口体系。
构建覆盖全域的中原畅行网
打造中原新格局,加强城际和市域(郊)铁路、普通干线公路、农村公路、通用机场、邮政快递建设,形成覆盖广泛、功能完备、便捷多样的中原畅行网,促进基础交通服务普惠化、品质化。
其中,打造轨道上的中原城市群,以支撑中原城市群区域协同发展、优化城镇和产业空间布局为目标,构建布局合理、衔接顺畅、安全高效的中原城市群城际铁路网;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建设,强化与高铁、城际、市域(郊)铁路等其他轨道交通方式的衔接,重点推进郑州都市圈和洛阳、南阳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城市启动城市轨道规划建设。
同时,完善广覆深达的普通公路网和农村骨干路网,建设各具特色的通用机场群,建设普惠高效的邮政快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