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涌清、碧道起,细数广州推行河长制五周年变化
截至本月,广州已经推行河长制五周年。
2016年11月2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
五年来,广州举全市之力全面推进河湖长制,深入打赢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为了提升广州水环境质量,早在2014年1月,广州就在纳入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的51条河涌试点设立河长。
2016年在全市启动河长制工作后,2017年、2018年,又根据国家《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关于在湖泊实施湖长制的指导意见》,分别在全省率先出台《广州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广州市湖长制实施方案》,河长制工作升级提档。
一弯弯河涌变清,一条条碧道筑起,一拨拨游客慕名前来打卡。2019年民调显示,“黑臭河涌治理”在建设美丽宜居花城各项工作中成效最为显著。
目前,广州市纳入住建部监管的147条河涌全部消除黑臭,建成区全部消除黑臭水体,13个国省考断面水质由2017年4个未达到考核要求到目前全部达到考核要求,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荣誉是对工作成效的肯定。
2018—2020年,广州连续3年获得省河湖长制年度考核“优秀”,2018年、2019年连续2年河长制工作获得国家督查激励,白云区入选2019年全国10个河长制湖长制激励市县。
2018年入选首批国家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2020年获得“国家节水型城市”称号,2021年入选首批国家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广州碧道规划和实施项目荣获2021年WLA世界景观建筑大奖、2021年LILA国际景观奖。
这些治水成果主要得益于全市上下的齐心协力、同舟共济,探索出了一套具有岭南特色的特大型城市治水思路:不清淤、不调水、不建闸、不调蓄、不搞人工化生态修复、不提标污水处理厂处理标准到准Ⅳ类、不在污水处理厂设置初雨处理设施等7种做法。
“12345”治水路线成为广州治水系统的脉络。“12345”治水路线即,以全面落实河(湖)长制的“1套机制”为统领,按照网格化治水和排水单元达标创建的“2套网格”划分落细作战单元,深入“3个源头”治理(源头减污、源头截污、源头雨污分流),全面实施“4洗”(洗楼、洗井、洗管、洗河)和 “5清”(清理非法排污口、水面漂浮物、底泥污染物、河湖障碍物、涉河违法建设)专项行动。
统筹治水治岸治城,发挥碧道经济效益,让群众共享治水成果。广州市因地制宜,基于已有滨水绿道,开展碧道建设,优先贯通水岸空间,完善便民设施,实现碧道、绿道、古驿道、慢行道互联互通、成网成片,满足人们水岸游憩的基本需求。
各区已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示范碧道,如第一条共同缔造碧道——鸭洞河碧道,第一条生态修复碧道——海珠湿地碧道,第一条水岸共治碧道——增江碧道,第一条产城融合碧道——蕉门河碧道,第一条乡村振兴碧道——大源支流碧道等,极大地增强了广大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截至目前,广州已建设碧道778公里,并力争2022年完成“三纵三横”骨干网建设、建成碧道1000公里以上。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郑慧梓
【通讯员】赵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