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设计博物馆落地副中心张家湾

记者日从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获悉,位于城市副中心张家湾设计小镇的北京国际设计周永久会址已实现外立面竣工亮相,进入场馆内部装修阶段,计划于今年6月份交付使用。永久会址建成后,项目将在提供会议论坛、展示交易、陈列收藏等服务基础上,逐步完善建设成为中国设计博物馆。

老厂房变“未来空间”

北京国际设计周永久会址项目总建筑面积1.7万方米,主体结构为地上三层、地下一层,在原北泡轻钢厂区的老厂房基础上改建而成。北京建工集团北京国际设计周永久会址项目负责人相虎介绍,工程现正开展室内精装修及室外园林绿化工作,一期项目预计于今年6月底竣工交付,具备使用条件。

目前,永久会址的外立面已经完工亮相。其中,富有工业风与艺术气息的红砖幕墙,是由6.2万块手工陶土砖构成,每一块陶土砖都由工人手工砌筑。项目还保留了老厂房原有的钢结构,并特意将具有工业风的钢梁钢柱“外露”,新老建筑对比鲜明又相互融合,留下了珍贵的工业记忆,还散发出满满的未来感。

内部装饰上,公共大厅内设计了一处采光天井,外侧由不同类型的砖块砌筑而成。上半部分采用手工陶土砖,与建筑外立面的红砖幕墙相呼应,下半部分采用透明玻璃砖,日光可以穿过砖墙洒入大厅,仿佛红砖幕墙悬空一般,体现了自由灵动的设计效果。采光天井内部将栽种绿植,原北泡轻钢厂区内一棵老树将移植到这里,营造具有现代园林艺术的标志景观。

公共大厅屋顶和两侧墙面由铝板加上蓝机砖组合而成,大面积铺设铝板使大厅现代感十足,同时又融合了手工砌筑蓝机砖的复古风,交融碰撞出时尚美感。蓝机砖砌筑的幕墙还做了局部镂空处理,内部有氛围灯光作装饰,可以呈现出光影流动、自由变幻的效果。

记录共和国设计史

北京国际设计周永久会址项目,除了作为北京国际设计周的会议和展示空间外,未来还将逐步完善成为中国设计博物馆。

北京国际设计周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昱东介绍,“中国设计博物馆”的筹备工作已经启动。未来,这里将建设成为中国设计史的记录者和讲述者,也将成为亚洲设计创新的动力中心和发布台,成为全球设计师在北京的会客厅和工作站。

中国设计博物馆投用后效果图。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到共和国五大勋章,从红旗渠到北斗系统,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建筑、科技发展、民生工程、标志徽章乃至日常用品,无不彰显着中华民族的设计智慧。”王昱东说,“北京国际设计周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已举办过多场主题展览,这些展品不仅展示着设计师的精湛设计理念,还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反映了社会变迁。未来,中国设计博物馆将设置专门展区展出这些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设计作品,包括很多珍贵展品。”

除了共和国设计史,中国设计博物馆还将展示历年北京国际设计周的经典设计奖获奖作品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当代最新展览。“北京国际设计周自创立之初就关注设计与城市发展的结合,将设计师带进城市更新现场,并开创地将建筑和时尚领域纳入设计周范畴,这些获奖作品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变迁。”王昱东介绍,设计产业还是北京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中国设计博物馆建成落地,将有助于吸引优秀设计人才集聚,对于带动城市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营造时尚潮流空间

中国设计博物馆还将打造多功能聚集地,引进多种文化艺术业态,为集聚到此的设计师提供专业的配套服务设施,也为年轻人打造时尚潮流的文化活动空间。王昱东介绍,中国设计博物馆将会建设打样中心,方便设计师快速实现设计转化,完善设计方案。由于一些现实原因,目前设计师在完成作品设计后,很难就找到打样生产厂家,影响了设计转化效率。打样中心建成后,将有效提升设计方案的转化效率,更加方便设计师对各类作品的修改呈现。

与打样中心相配套,材料博物馆也是中国设计博物馆将来重点建设的功能区之一,它可以为设计师提供不同种类样式的材料样品,方便设计师选择合适的设计材料完善作品。此外,永久会址主场馆二层将设置设计师培训中心,未来将与多所高校合作开设学士后培训,为年轻设计师提供学锻炼实践机会。

此外,中国设计博物馆还将引进潮流艺术、表演艺术等,打造数字潮Park、LiveHouse数字音乐魔方等文艺活动,吸纳书店、咖啡店、餐厅、科技体验、文创商店、音乐工作室、全球发布大厅等多种业态入驻,建设数字创意设计快闪街区。“人们可以在这里逛一逛、看一看、听一听、买一买、吃一吃,博物馆不仅是全国设计师汇聚的地方,也是年轻人时尚潮流的集聚地。”王昱东说。

记者了解到,北泡轻钢厂区由通投公司共分三期投资建设,一期为北京国际设计周永久会址项目;二期位于永久会址北侧,为老厂区配套用房,将建家园中心及小镇生活配套设施等,兼具办公和商业用途;三期还要建设下沉广场,融入毯式街区整体规划,打造时尚潮流的活动空间。(记者 孙云柯)